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电针内关、足三里对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有无缓解作用,并以咪唑安定镇静法对其效果进行对比评价。方法选择80例胃镜检查病人,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电针组,Ⅱ组为咪唑安定组,Ⅲ组为电针+咪唑安定组,Ⅳ组为空白组。结果Ⅰ组病人胃镜检查术中恶心呕吐、流涎的不良反应明显比Ⅳ组轻(P〈0.01),满意度比Ⅳ组高(P〈0.01);Ⅰ组与Ⅱ组比较,虽然满意度较低,但恶心呕吐、流涎的不良反应比Ⅱ组少(P〈0.05)。结论 电针内关、足三里能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现阶段房颤病人的流行病学变化、临床特征、评价目前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4月出院诊断为房颤的590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目前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瓣膜性房颤221例,占房颤病人总数的37.5%,非瓣膜性房颤369例,占房颤病人总数的62.5%(其中冠心病占31.6%,高血压病占28.3%,心肌病占10.1%,孤立性房颤占15.4%,其他占14.6%);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139例(23.7%),缺血性脑中风98例(16.8%),瓣膜性房颤伴缺血性脑中风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缺血性脑中风57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75岁、外周血栓、心衰等;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的脑卒中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应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65例,脑血栓患病率16.3%,应用华发林抗凝治疗217例,脑血栓患病率9.2%(p=0.041),提示华发林抗凝治疗的脑率中患病率明显低于阿斯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结论现阶段房颤的病因已发生明显的变化,非瓣膜性房颤已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房颤发生缺血性脑率中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75岁、心衰、外周血栓等,应予积极抗凝治疗,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的脑率中发生率是相同的,要加强对阵发性房颤的抗凝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了解衡阳市近年无偿献血现状和衡阳市无偿献血者的无偿献血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探讨衡阳市有效的血液招募策略。方法对近三年的无偿献血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在流动采血车上发放问卷调查900份,重点调查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程度、信息来源、献血动机和献血满意度等。结果衡阳市近三年无偿献血人数略有下降的趋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无偿献血人数锐减;被调查者对无偿献血知识全面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有270名(占30%);受访者获取信息的途经主要通过媒体广告、血站的直传和人际传播;多次献血者与首次和2次献血者相比较.有继续献血意愿的人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衡阳市无偿献血工作还有诸多方面要提高,献血源招募策略方面下步努力的方向应运用社会营销理念,通过教育、动员和人际传播,促使目标人群自愿接受和改变社会行为,建立一支稳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实现“要我献”向“我要献”的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儿童哮喘疗效的疗效影响。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儿童哮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文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4年7月6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4.2软件从住院次数、急诊次数、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最大呼气流速(PEF)值、PEF预计值%、用药依从性、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9个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在住院次数、急诊次数、急性发作次数、PEF预计值%、用药依从性、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住院天数、最大呼气流速(PEF)教育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针对患有哮喘的儿童或家长采取常规治疗外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患儿治疗效果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所限,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离体后在4℃保存过程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临床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份常规CPD保养液充分混匀的全血,从细管小辫端取少量血样作为新鲜血样供当天检测,其余热合封闭成5段小样4℃保存备用(与血液相同条件保存);每次各取1个小样测定,分别于1、2、3、4和5周,对上述标本分别做红细胞C3b受体(RBC-C3b)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检测,同时在d0、d14和d28任取其中25份标本检测RBC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水平和酵母菌激活全血细胞免疫反应产生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血液保存时间在2周以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所下降,但不明显,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RBC-C3b、RBC-SOD明显降低,d0、d14和d21 RBC-C3b RBC-SOD分别为18.84±2.23、16.54±2.42、14.28±2.15;为16222±4322、14111±4213、10459±389;而RBC-IC、IL-8则增高,在d0、d14和d28 RBC-IC分别为5.15±1.56、5.97±1.19、6.72±1.37;IL-8则为65.51±46.32、80.34±39.25、109.67±26.89。结论血液离体后在4℃保存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红细胞膜有所受损,表现为红细胞(部分)免疫功能降低。在大手术、老年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因补体系统导致溶血性贫血等患者需要输血治疗时,尽可能输注较年轻(<14d)的血液有利于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脉壁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主要特征。本研究观察3种抗高血压方案下,达到同等血压控制后,循环前胶原更新标志物——Ⅲ型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改变和血管阻力的改变。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血脂康+贝那普利组(A组,40例,血脂康1.2g/d)、贝那普利组(B组,40例)、非血脂康-贝那普利干预治疗组(C组,40例,B受体阻断剂或钙拮抗剂),观察10个月,目标血压〈135/85mmHS(1mmHg=0.133kPa)。比较三种治疗方案对心肌胶原更新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结果各组均同等有效控制血压,在此前提下,比较减低血清PⅢNP的疗效[A组(2.3±0.2)μg/L比(3.8±0.2)μg/L,P〈0.05;B组(3.4±0.3)μg/L比(3.7±0.3)μg/L,P〉0.05;C组(3.9±2.0)μg/L比(3.2±1.5)μg/L,P〈0.05和减低血管阻力[A组(1064.3±158.6)dyn·s-1,·cm-5比(1358.3±212.5)ayn·s-1·cm-5;B组(1200.8±298.7)ayn·s-1·cm^-5比(1394.0±181.0)ayn·s-1·cm-5;C组(1205.1±206.4)ayn·s-1·cm-5比(1579.9±574.7)dyn·s-1·cm-5,P均〈0.05],治疗效果A组优于B组,A、B两组均优于C组。结论血脂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单纯贝那普利治疗更好地减低血清PⅢNP,使心血管系统间质胶原沉积明显减低,并使血管阻力和顺应性改善,而且该作用不依赖于血压下降。两组均优于非血脂康-贝那普利干预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储存时间对心脑血管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2组:1组输入储存时间〈14d的血液,另一组则输入储存时间〉14d的血液,采集患者输血前和输血后t、2、3和7d的血液分别检测红细胞CR1(RBC—C3b,RBC-IC)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的水平。结果患者输入储存〈14d的血液时RBC—C3b,RBC-SOD有所增加,输血前和输血后7d的RBC-C3b,RBC-SOD分别为13.34±2.31、16.14±3.26和14341±3816、16095±4109。RBC-IC则降低,在输血前和输血后7d为8.59±2.09、7.08±1.56。而输入储存时间较长(〉14d)的血液时,其输血后较输血前的RBC-C3b,RBC-SOD有所降低,在输血前和输血后7dRBC—C3b,RBC.SOD分别为13.34±2.31、11.53±1.21和14341±3816、11943±2635、RBC-IC则增加。在输血前和输血后7d为8.59±2.09、11.25±3.43。结论血液在储存过程中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所降低,心脑血管重症患者在输血治疗时应尽可能输入储存时间〈14d的血液,以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