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取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水肿面积及血肿体积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病情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唐佳宇 《大家健康》2014,(7):152-15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取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水肿面积及血肿体积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病情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患者79例,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及培养,并对其进行相关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7.64%,革兰氏阳性菌10.11%,真菌2.25%。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24.72%)、肺炎克雷伯菌(19.10%)、铜绿假单胞菌(17.98%),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8.99%)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结论 H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同时也应注意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在颈部大动脉及眼底小血管的改变。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5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颅磁共振检查诊断符合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患者64例,正常24例,均行颈动脉超声及直接检眼镜检查,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例腔梗组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查异常者54例,其中多发斑块形成26例,占总病例的40.6%,24例正常组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查异常18例,其中多发斑块形成2例,占正常组的8.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4例腔梗组患者中眼底检查异常60例,其中眼底血管Ⅱ级改变36例,占总病例的56.3%,24例正常组患者中眼底检查异常6例,其中眼底血管Ⅱ级改变2例,占正常组的8.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多发斑块形成、眼底血管Ⅱ级改变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接受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乌拉地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肿体积、NIHSS评分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尼莫地平可有效减少血肿体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