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丹参诱导干细胞分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再生医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领域成为了研究热点.利用干细胞的强大分化潜能所培养出来的神经样细胞、心肌细胞、成骨样细胞、软骨细胞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案.随着中西结合治疗思想的深入,更多的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投注于中药的诱导分化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近几年来中药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对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ES)的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深入研究丹参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同时为进一步研究神经、心肌等组织细胞移植的组织工程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术后的短期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8月接受全髋关节手术治疗的372例(411髋)患者,其中非糖尿病组患者331例(364髋),糖尿病组患者41例(47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因深部感染行翻修手术的比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4~36个月,平均18个月,共有361例(399髋)完成随访。糖尿病组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11.36%、肺部感染发生率为9.09%、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36%,分别高于非糖尿病组的2.82%、1.97%、2.25%,且各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因深部感染行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方面,糖尿病组是2.27%,非糖尿病组是0.56%,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全髋关节术后,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切口感染,所以临床医生仍应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术后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作为免疫调节因子中的重要成员,干扰素同样对骨形成和骨吸收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发现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干扰素主要包括IFN-α、IFN-β以及IFN-γ,本文对干扰素在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做了详细阐述,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干扰素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临床试验中,干扰素对部分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想要把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仍 是一条较漫长的道路。干扰素的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到妥善解决,将有助于将干扰素顺利应用于临床,也必将促使骨质疏松的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运动疗法对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月内该院收治的16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锻炼作为辅助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以及骨密度情况。结果经过为期1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有所改善,骨密度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血钙(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血磷(P)、尿Ca与肌酐比值(Cr)、血碱性磷酸酶(AL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性激素水平比较上,观察组的雌二醇(E2)、睾酮(T)高于对照组(P<0.05),而卵泡刺激素(FSH)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MD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以提高患者骨密度情况,改善妇女雌激素分泌,对于防治骨质疏松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是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的现象,ITP与甲减均有自身免疫的病因学基础。本文就ITP合并甲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隆  罗小秀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7-18,20
尽管医学飞速发展,但在全球范围内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仍然是对人类健康的一项重大威胁。而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做为已知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最有力的内源性保护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论述了IPC的发生机制、远程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以及与IPC相关的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为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周隆  宋函憶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9-10,21
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的疗效都受到血脑屏障的影响,而P-糖蛋白作为ABC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血脑屏障上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限制药物进入脑中的最重要的屏障。因此对于P-糖蛋白的调节将改变进入脑中药的浓度,也就对许多脑科疾病例如神经系统肿瘤、癫痫、艾滋病脑病的治疗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BBB上P-糖蛋白的特性、研究方法、调节因素,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为增加药物的BBB通透性、提高脑内靶点药物浓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蛋白激酶过度活跃是导致某些肿瘤的病因,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开发成为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激酶组学主要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迅速而准确地对整个激酶组(细胞中全部的激酶集合)进行研究,分析显示了在复杂的信号网络中蛋白的功能活性状态。完整的人体蛋白激酶图谱的完成,为开发出肿瘤以及其他疾病的新一代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正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近来年,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改良,内窥镜手术系统逐渐发展、成熟。脊柱内窥镜与腰椎间孔成形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大腰椎间孔,使内窥镜通过椎间孔顺利进入椎管内,不仅适用于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更加适用于合并腰椎侧隐窝狭窄或椎间孔狭窄的患者,扩大了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的适应证~([1-3])。除此之外,该手术的皮肤切口只需要8mm,术中出血平均20mL,术后仅缝1针或切  相似文献   
10.
背景:纤维蛋白黏合剂作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纤维蛋白黏合剂对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1975年至2012年10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手动检索相关骨科杂志。中文检索词: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织胶水。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量,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输血率,患者平均住院日,置换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总计310例患者,其中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患者为168例,对照组患者为1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置换后,纤维蛋白黏合剂可明显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的置换后引流量(MD=-386.88,95%CI:-583.66- -190.10,P < 0.01);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明显降低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输血的概率(RR=0.53,95%CI:0.42-0.83,P < 0.01)。纤维蛋白黏合剂可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MD=-3.56, 95%CI:-4.97- -2.16, P < 0.01),同时改善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后的膝关节活动程度(MD=16.48, 95%CI:5.94-27.02,P < 0.01)。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18, 95%CI:0.18-7.84,P=0.86)。结果证实,纤维蛋白黏合剂可以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引流量及输血率,止血疗效较好,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