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岛叶癫痫(insular cortex epilepsy,ICE)的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由Guillaume和Mazars首先提出的,随着立体定向技术的进步,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ICE是指颅内电极确认岛叶起源放电引发的癫痫[1]或存在岛叶病灶及其关联性发作症状的癫痫[2]。本文对ICE相关症状学的电刺激研究及个案报道进行综述,旨在对ICE的诊断提供借鉴。1岛叶的解剖及功能解剖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初步评价化合物二甲基氨基含笑内酯ACT001的细胞毒性,为ACT001的药理测试和可能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并探索ACT001在病毒感染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人源传代细胞A549和Hela细胞作为药物评价的细胞模型,将不同浓度ACT001药液分别作用于A549和Hela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内源性信息和外源性信号的共同调控,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环境因素都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发育中的重要过程,包括神经发生、髓鞘形成、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突触修剪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有关。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神经-内分泌途径、迷走神经、免疫及血脑屏障)及相关的神经递质(短链脂肪酸、5-羟色胺、γ-氨基丁酸、N-甲基-D-天冬氨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进一步了解了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免疫相关的通路(炎症小体通路、IFN-I通路、NF-κB通路)。探讨了肠道菌群在癫痫、胶质瘤等疾病治疗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硬性重建能否减少内镜鞍区占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的128例内镜鞍区占位手术,患者颅底缺损采用硬性重建结合软性重建,或者单纯软性重建。分析术后两组脑脊液漏情况。结果 90例采用硬性重建(70.3%),其中22例鼻中隔骨质修补(24.4%),68例(75.6%)采用聚醚醚酮(PEEK)修补。硬性重建组术后1周内脑脊液漏1例(1.0%),出院时自愈。软性重建组38例,术后1周内脑脊液漏6例(15.8%),5例出院时自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2个月后手术修补成功。结论 硬性重建颅底可以减少内镜鞍区占位术后1周内的脑脊液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正>小脑转移瘤占脑转移瘤的15%~20%[1-2],因后颅窝体积小,小脑转移瘤可导致梗阻性脑积水而危及患者生命,预后较幕上转移瘤更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有效解除颅内高压,预防脑积水,并为后续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探索小脑转移瘤患者术后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20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36例小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