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氢氯噻嗪和雷米普利联合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杓型高血压的形成机制及理想浩疗方法。方法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筛选出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5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氢氯噻嗪25m/d、氢氯噻嗪25mg/d合用雷米普利25-5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做动态血压监测及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田酮。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昼、夜牧缩压(dsBP,nSBP)和舒张压(dDBP,nDBP)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O.01.P<0.05);治疗前后及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均差并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两组治疗后均使血压的昼夜节律从非杓型转为枸型,合用纽的降压作用优于单用氢氯噻嗪组,对夜间血压的降压作用更大,且可使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是研究的热点,但临床观察到的结果却不一致。分析其原因,①移植细胞成分不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骨髓单个核细胞,其细胞成分不纯,可能是造成结果不一的原因。Rosenzweig将此描述为“混杂的细胞,迷惑的结果;②移植方式不一,经冠脉移植是目前公认的较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有效控制炎性渗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对29例不同治疗方法 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存活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百草枯中毒剂量少于20 ml者存活率均达100%,20 ml以上中毒者,治疗方法 2组存活率较方法 1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结论 早期有效控制炎性渗出能够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24 h内应用左西孟旦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全国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14家中心255例经急诊或门诊入院的NSTEMI合并NT-proBNP升高的患者, 通过区组随机分组(block=4)按1︰1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129例)和对照组(126例)。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13例, 年龄65(58~70)岁。主要结局指标为随机化后第3天NT-proBNP水平及第5天NT-proBNP较基线的变化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第5天NT-proBNP水平下降超过30%的比例、住院期间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用药期间的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结果第3天NT-proBNP水平, 左西孟旦组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455, 1 960)比 1 118(459, 2 417)ng/L;Z=-1.25,...  相似文献   
5.
可溶性P选择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级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P选择素 (P -selectin)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发病机制、危险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5 0例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30例健康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 ,并对UAP患者按Braunwald分级标准进行危险分级 ,比较各级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结果 UAP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SA及健康者 ;BraunwaldⅠ、Ⅱ、Ⅲ级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分别为 17.7± 4 .2、2 3.8± 7.1、32 .4± 8.2ng/mL ,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选择素参与了UAP的发病过程 ,可溶性P选择素可作为UAP危险分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其对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连续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46例,分为四组:急性心肌梗死未于预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绀30例,急诊溶栓开通组38例。测量入院或干预后90min内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其浓度。结果四个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与溶栓后未开通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与急诊溶栓开通组的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诊断准确率为84.44%。结论随着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的再通,心肌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增高;以脂肪酸结合蛋白为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准确性较好,有望成为判断再通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与炎症反应有关,而炎症反应中,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的粘附聚集等过程均需依赖于粘附分子。Seth与Rothlein分别于1991年发现人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intercellularadchesionmolecwle1,SICAM1)。随后的研究揭示其含有膜表面ICAM1的大部分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9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7例;另选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患者HIF_1a、VEGF水平。结果AMI组、UAP组HIF-1α和VEOF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HIF-1α(117.6±28.6)pg/L、(110.2±17.1)pg/L vs (49.9士20.5)pg/L、(43.1±16.3)pg/L,VEGF(215.0±51.5)ng/L、(194.4±38.4)ng/L vs (94.3±34.2)ng/L、(90.3±32.9)ng/L(均P〈0.01);SAP组VEOF、HIF-1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双支、3支血管病变CHD患者血清HIF-1α、VEGF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SAP组之间Gens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IF-1α、VEGF浓度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HIF-1α、VEO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无关,而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定有关,可能是斑块的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引起脑动脉痉挛的主要因素[1] ,给予必要的降压药物及选择性脑动脉血管扩张剂是治疗高血压并脑动脉痉挛的重要措施。我们于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5月 ,用尼莫地平与氨氯地平对治疗高血压病并脑动脉血管痉挛各 5 0例进行疗效观察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高血压患者年龄在 3 5~ 5 5岁之间 ,血压在 14 0 /90~ 180 /110mmHg之间 ( 1mmHg =0 .13 3kPa) ,伴有头痛、头胀、头晕症状患者 ,均做颅脑CT检查排除肿瘤、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 ,做三维经颅Doppler( 3D TCD)确诊。仪器为西德EM…  相似文献   
10.
重症支气管哮喘救治难度大,传统治疗是给予吸氧、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等治疗,以上治疗无效的患者则给予有创通气治疗。但因诸多严重不良反应可以由于采用有创通气而导致,其早期应用在临床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经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为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哮喘发病的本质是气道炎症,FeNO作为哮喘炎症的一种重要标志物,能够反映气道炎症水平。我们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观察患者呼吸功能和FeNO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