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及影像学检查情况.方法 选取468例泌尿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婴儿组(1个月~1岁)、幼儿组(>1~3岁)及儿童组(>3岁),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泌尿道感染以婴幼儿多见,婴儿组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患儿比率为52.15%,高于幼儿组(17.27%)及儿童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中尿路刺激征患儿比率为63.37%,高于婴儿组(8.60%)及幼儿组(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中合并泌尿系发育异常者比率为32.80%,与幼儿组(21.82%)及儿童组(17.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8例患儿中段尿培养检出病原菌共105例(22.43%),其中革兰阴性菌71例(67.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1例(29.52%),其中以屎肠球菌为主.结论 婴儿泌尿道感染患儿以男童多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以发热为临床表现,局部症状不明显,应注意尿常规检查.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童泌尿道感染比率逐渐升高,临床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儿比率也逐渐上升.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而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杨焕丹  张锐锋  彭倩倩  邱闪  周苏芹 《江苏医药》2021,47(6):611-613,618
目的 分析儿童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aHU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患儿首发症状有贫血、皮肤出血点、咳嗽、发热、尿色异常、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和抽搐等.19例患儿均有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减少,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鼠骨髓干细胞条件培养基(BMSC-CM)对T2DM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用烟酰胺、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作T2DM模型,制备T2DM大鼠BMSC-CM,线栓法制作T2DM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培养基组和条件培养基治疗组(每组n=6).治疗组分别于术后24、48 h经尾静脉注射T2DM大鼠BMSC-CM(10 ml/kg),单纯培养基组经尾静脉注射培养基DMEM,空白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术后1、7、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和足错步试验.结果 术后第1天,各组mNSS、足错步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条件培养基治疗组mNSS、足错步次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培养基组(P<0.05),空白对照组与单纯培养基组mNSS、足错步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大鼠BMSC-CM可明显促进T2DM大鼠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及影像学检查情况.方法 选取468例泌尿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婴儿组(1个月~1岁)、幼儿组(>1~3岁)及儿童组(>3岁),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泌尿道感染以婴幼儿多见,婴儿组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患儿比率为52.15%,高于幼儿组(17.27%)及儿童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中尿路刺激征患儿比率为63.37%,高于婴儿组(8.60%)及幼儿组(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中合并泌尿系发育异常者比率为32.80%,与幼儿组(21.82%)及儿童组(17.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8例患儿中段尿培养检出病原菌共105例(22.43%),其中革兰阴性菌71例(67.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1例(29.52%),其中以屎肠球菌为主.结论 婴儿泌尿道感染患儿以男童多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以发热为临床表现,局部症状不明显,应注意尿常规检查.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童泌尿道感染比率逐渐升高,临床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儿比率也逐渐上升.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而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BMSCs-CM)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股骨骨髓作为供体来源制备BMSCs-CM。链脲佐菌素-烟酰胺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后血管再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单纯培养基对照组( DMEM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组(CM组)。术后2、24、48 h,CM组大鼠经尾静脉给予BMSCs-CM(10 ml/kg),DMEM组给予DMEM(10 ml/kg), NS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术后14天,分别比较3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管生成素-1( Ang1)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4天,CM组与其他2组相比,脑缺血半暗带区vWF阳性血管密度及阳性血管周长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组、DME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组与其他2组相比,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Ang1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S组、DME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BMSCs-CM可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但是经尾静脉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2、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融合达90%时弃培养基,DMEM培养基无血清培养18 h,收集的培养液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将36只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培养基对照组和条件培养基组,分别于术后2,24,48 h经尾静脉给予生理盐水、DMEM培养基、条件培养基(10 mL/kg)。结果与结论:术后2 h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第1,3,5天对照组与单纯培养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条件培养基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培养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5 d条件培养基组较对照组、单纯培养基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减少(P < 0.05),对照组和单纯培养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说明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