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控制手卫生管理系统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方法〓在某手卫生重点科室安装智能控制手卫生管理系统,观察医护人员在5个时刻手卫生落实情况。结果〓使用智能控制手卫生管理系统,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从40.63%提高到76.23%,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分别由26.29%、75.24%、41.04%、33.14%提高到66.73%、86.89%、82.05%、67.91%;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从53.67%提高到82.20%,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分别由41.62%、78.03%、53.24%、40.49%提高到76.26%、90.04%、85.08%、79.34%,接触患者体液后医生及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智能控制手卫生管理系统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肝炎小鼠肝脏趋化因子IP-10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3型鼠肝炎病毒(MHV-3)建立急性重症肝炎小鼠模型,常规HE染色后进行肝组织HAI积分评估,常规生化检测感染后各时间点血清ALT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MHV-3 0、24、48、72 h后的Babl/cJ小鼠肝内趋化因子IP-1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感染后的Balb/cJ小鼠血清ALT的水平以及肝脏HAI积分均显著升高,肝内IP-10 mRNA水平也显著上升,在48h和72h分别为感染前的 99倍和150倍。Persion相关分析证实感染后肝内趋化因子IP-10 mRNA的表达与血清ALT及肝组织HAI积分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趋化因子IP-10在小鼠急性重症肝炎肝内淋巴细胞的募集及随后的坏死性炎症和急性肝衰竭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筛选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模型。方法:通过对134例肝穿活检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找到两个较佳指标,建立评分模型。结果: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性最好的指标是丙氨酸转氨酶(ALT,r=0.499,P0.01),与纤维化程度相关性最好的指标是B超(r=0.517,P0.01),结合评分,可将部分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从中筛选出来,使46.3%的患者避免肝穿活检。结论:ALT结合B超可适用于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初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鼠暴发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基因表达谱,初步确定参与暴发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分子机制的相关基因.方法 100 PFU 3型鼠肝炎病毒(MHV-3)感染Balb/cJ小鼠,建立了暴发型病毒性肝炎模型,同等量病毒感染A/J小鼠后24 h取肝组织作为对比分析标本.应用含有16 463条Oligo DNA的小鼠基因表达芯片,检测两组小鼠间的基因差异表达谱.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目标基因H2-EA的表达变化,验证芯片分析的初步结果.结果 MHV-3感染Balb/cJ小鼠和A/J小鼠后其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共140条,包括细胞代谢、细胞信号、细胞运输,转录调控以及免疫相关类等基因.其中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中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22条.结论 暴发型肝炎过程中宿主基因表达谱发生了变化,共同参与了免疫致病机制,其中主要为细胞代谢和免疫相关类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频率及功能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多色流式技术检测14例HBV-ACLF患者和15例HBV-CH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CD3-CD56+)的表达频率和NK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NK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收集20例HBV-ACLF患者、10例轻度CHB患者肝组织穿刺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肝组织中CD3和CD57抗原的表达.分析轻度CHB和HBV-ACLF患者肝脏NK细胞的表达频率及与肝损伤程度(TBI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BV-ACLF患者与轻度CHB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表达频率和IFN-γ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7% ±5.3% vs 9.6%±3.3%和4.52% ±2.52% vs 9.06%±7.6%,P均>0.05),HBV-ACLF患者外周血CD107a表达(NK细胞的杀伤活性)要显著强于轻度CHB患者(52.1%±18.9% vs 30.9% ±12.4%,P<0.05).HBV-ACLF患者肝组织中CD57+NK细胞的表达频率显著高于轻度CHB患者(95.1±21.3/低倍镜视野 vs 9.5 ±10.6/低倍镜视野,P<0.01).肝脏CD57+NK细胞的表达频率与TBIL水平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6.结论 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增强和肝脏中CD57+NK细胞大量募集可能是导致HBV-ACLF免疫性肝损伤加剧,肝细胞大量凋亡和坏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复元解毒汤"对艾滋病患者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艾滋病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中医症状。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显示两组患者观察时间点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AIL下降程度,以及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AIL下降,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提高艾滋病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轻患者HARRT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KCTD9多肽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人工合成多肽制备针对人源、鼠源KCTD9(hKCTD9、mKCID9)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以期用于与KCTD9表达异常密切相关疾病的研究和诊治.方法:根据hKCTD9、mKCTD9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合成多肽(Pep),并用化学方法与匙孔血蓝蛋白(KLH)连接,纯品Pep-KLH免疫纯种新西兰雄性大白兔,所制备的抗血清用ELISA、Western blot实验鉴定,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应用于正常人和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KCTD9的检测.结果:ELISA检测表明,用Pep-KLH免疫的大白兔所制备的抗血清可与Pep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血清可识别MHV-3感染BALB/cJ小鼠PBMC特异性条带,相对分子质量(Mr)为37 KD.对正常人和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hKCTD9在正常人和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表达,但是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高表达.结论:所制备的KCTD9的多肽抗体(多克隆抗体)可识别mKCTD9和hKCTD9分子,具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为深入研究这一新发现的分子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珠海市恙虫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海市88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65例患者(73.86%)发病前有草地/树林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头痛(63.64%)、乏力(39.33%)、咳嗽(35.23%),淋巴结肿大(47.73%)、肝脾肿大(35.22%)、皮疹(29.55%)及特异性焦痂/溃疡(95.45%)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71.59%),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78.41%)、血小板减少(38.64%),合并肝损害多见(87.5%)。共有84例患者送检外斐试验98例次,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阳性效价12例次,阳性率12.24%。氯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治疗均有效。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常累及多个系统,焦痂/溃疡为其最具诊断价值的特异体征,需仔细查体以免误诊。外斐试验阳性率低,不能单独做为诊断依据。氯霉素、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中医优化方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医优化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4个分中心的NASH患者2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在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药饮片基本方颗粒剂+加减方颗粒剂,1剂/日。对照组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456 mg/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后ALT,肝/脾CT值,TG,BMI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ALT,TG,BMI,提高肝/脾CT值,改善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优化方案治疗NASH,疗效明显优于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可作为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恙虫病皮肤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17例住院恙虫病患者的皮肤损害及临床特征。结果 恙虫病有88.2%(15/17)的患者出现皮肤焦痂及溃疡,有64.7%(11/17)的患者伴有皮肤出疹。焦痂出现在发热后4 ~ 10 d,其发生部位不一,数量为1个,平均直径1.2 cm(0.5 ~ 3.0 cm),表面干燥呈黑色,周边绕以环形红晕,不伴疼痛及瘙痒,于出现后5 ~ 9 d焦痂脱落形成浅溃疡。出现焦痂者中有80.0%的患者伴有焦痂附近浅表淋巴结肿大。66.7%的患者首诊时未发现焦痂。伴有皮肤出疹者为充血性丘疹(45.5%)和斑丘疹(54.5%),不伴瘙痒,于出疹后2 ~ 5 d消退。结论 恙虫病的皮肤损害包括皮肤焦痂和皮疹。皮肤焦痂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