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心血管疾病的严峻挑战,由于其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多机制性,以及与其他疾病具有交融性的特点,导致其预防和治疗十分困难。寻找多种新型有效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已成为各国医疗卫生人员的共同目标。该文对木犀草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木犀草素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调控作用是否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途径实现。  方法  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BC)、阴性对照组(加等量无关试剂,NC)、木犀草素组(25 μmol/L处理)、木犀草素+4-苯基丁酸钠共处理组(4-苯基丁酸钠预处理后加入等量木犀草素),于12h小时后细胞划痕实验法检测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BIP、CHOP蛋白及RNA表达水平。  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木犀草素组细胞迁移水平明显降低,BIP、CHOP表达水平明显增高;(2)与木犀草素组相比,木犀草素+4-苯基丁酸钠共处理组细胞迁移水平增强,同时BIP、CHOP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  木犀草素通过上调内质网应激抑制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每年发病率约为10~20/(100万人?年),约65~70%死于急性期,常见原因如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夹层破裂等,故应对AD实施早期诊断与治疗[1].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AD高发人群为中老年男性,多在50~70岁之间,其男、女比例为2~3:1.该病早期病...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研究增强现实(AR)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术前规划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2020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以及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资料,结合Mimics21.0进行血管的数字化3D模型重建,随后将重建的虚拟血管模型和真实环境集成到立体显示设备中,最后将贴近真实感官效果的模型呈现在临床医师眼前。将所有研究对象的影像学数据分为三组:原始CTA数据组、数字化3D模型组、AR模型组,分别测量三组模型升主动脉原发破口处真腔、假腔,左锁骨下动脉(LSA)开口处直径,无名动脉(IA)、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弓形成的角度,以及主动脉弓弯曲指数,比较三种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真腔在原始CTA组、数字化3D模型组、AR模型组所测量的数值分别为(19.41±6.55)mm、(19.76±6.39mm)、(21.05±6.65mm);假腔测量数值分别为(28.78±10.48)mm、(29.09±10.25)mm、(29.86±9.80)mm;LSA开口处直径分别为(15.52±2.52)mm、(16.11±2.40)mm、(16.70±2.13)mm;IA夹角分别为(52.69±6.97)°、(56.63±7.76)°、(58.11±6.92)°;LCCA夹角分别为(58.02±5.44)°、(59.89±6.05)°、(62.12±5.84)°;LSA夹角分别为(63.17±5.89)°、(63.86±7.09)°、(64.98±4.94)°;弯曲指数分别为1.21±0.07、1.21±0.07、1.19±0.08,分析得出升主动脉原发破口处真腔、假腔,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直径,弓部各分支血管与主动脉弓形成的角度,以及主动脉弓弯曲指数各组之间统计学均无差异(均P>0.05),提示原始CTA数据组、数字化3D模型组、AR模型组均无差异性。结论 CTA、数字化3D模型与AR成像三种方法获取的相应管径线直径以及各个夹角及弯曲指数无显著差异。AR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规划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成为一种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术前规划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