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132例。分别采用DHS螺钉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法治疗。对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21.6个月,DHS内固定组71例,优良率69%,髋关节置换组61例,优良率86.8%。关节置换组在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情况方面均优于DHS内固定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避免了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等问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65岁)单侧髋关节术后短期内骨代谢变化.[方法]收集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后18例外周血液,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骨保护素(OPG)、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RANKL)手术前后浓度,分析OPG、RANKL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单侧1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OPG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而16例患者术后RANKL浓度均明显下降,其中2例患者术后RANKL浓度轻度增加,术后患者RANKL/OPG比值总体下降.[结论]老年患者单侧髋关节术后OPG浓度增加和RANKL浓度的下降,导致RANKL/OPG比值总体下降,提示此类患者其术后短期内破骨功能可能受抑制而成骨功能却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危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合并骨质疏松老年高危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32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11例、ⅢB型15例、Ⅳ型6例,均采用一期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3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精神症状,1例患髋疼痛,经对症治疗症状基本缓解。无髋关节脱位病例,未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心肌梗塞等并发症。32例均获得8~25个月随访,平均13.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优2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离床活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髋臼解剖形态不规整,骨折表现形式多样,术前对骨折类型、范围,即手术"目标区"情况的判定至关重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涉及到髋臼后壁、后柱较严重的髋臼骨折,后壁边缘骨折块虽较完整,但其间常有数块大小不一的骨折块夹杂,骨折形态呈现分层"夹心饼干"样改变.若术前对此认识不足,术中处理不当,常常导致后壁后柱骨折复位不良、关节面不平整、头臼对应关系失常,预后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残疾及再次手术等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的研究多集中于软骨、后外侧结构及关节的松弛度等方面。 目的:观察后交叉韧带断裂对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的影响。 方法:取12具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在200 N载荷下,测试膝关节屈曲0°,30°,60°,90°位时,内、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后将12具标本的后交叉韧带全部切断再进行相同的测试。 结果与结论:膝屈曲0°和30°位时,后交叉韧带断裂前后内、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均为压应变,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膝屈曲30°~90°位时,内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随着角度增加而逐渐增大;膝屈曲60°和90°位时,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拉应变较断裂前明显增大(P < 0.05),其中内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均为拉应变,而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在后交叉韧带完整情况下膝屈曲60°时为压应变。说明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对30°内的膝关节运动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加,内、外侧副韧带受到的影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Infrapatellar fat pa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IPFP-MSCs)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IPFP-MSCs,分别采用DMEM/F-12培养基(或成软骨诱导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PCL)断裂对外侧副韧带(LCL)腓骨止点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新鲜尸体正常成人膝关节标本12侧作为PCL完整组,在200N栽荷下,测试膝关节0°、30°、60°、90°外侧副韧带腓骨止点处应变,测试完毕后随机将标本遣模成前外侧束(ALB)断裂组和后内侧束(PMB)断裂组,各6侧,在上述条件下测试,再将12侧标本的PCL中下1/3全部切断作为全断组进行测试。【结果】膝0°位时,LCL腓骨止点各组均为压应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膝30°位时,各组均为压应变,PMB断裂组较完整组及全断组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膝60°位时,完整组和PMB断裂组为压应变,全断组和ALB断裂组为拉伸应力。全断组和ALB断裂组与完整组和PMB断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全断组和ALB断裂组及完整组和PMB断裂组,组间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膝90°位时,各组均为拉伸应变,全断组和ALB断裂组应变大于完整组和PMB断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全断组和ALB断裂组及完整组和PMB断裂组,组间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0°、30°位时,PCL断裂对LCL腓骨止点生物力学无明显影响,膝60°、90°位时,PCL中PMB断裂对LCL腓骨止点生物力学无明显影响;膝60°、90°位时,PCL断裂或其中的ALB断裂时均对LCL腓骨止点生物力学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在修复半月板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1)将微骨折术及脂肪垫粉碎术中释放的样本转移至实验室,培养并鉴定其中细胞的特性;(2)所取病例来自于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半月板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75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病例分为A组(微骨折术)、B组(脂肪垫粉碎术)及C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采用Lyshol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不良事件(关节肿胀及膝前区疼痛)评估。结果 (1)基础实验中,微骨折术释放的细胞为成纤维状细胞状,生长迅速,旋涡辐射样生长;脂肪垫粉碎术释放的细胞大多类似成纤维细胞,含有少量杂质及坏死细胞,呈长梭状。干细胞试剂盒鉴定两种细胞均符合干细胞特性,考虑其分别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髌下脂肪垫来源干细胞(IPFPSCs);(2)临床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0个月(8~11个月)随访,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前,A、B、C组的Lysholm及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大致相同。术后末次随访中,各组末次随访的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的Lysholm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事件早期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差异。结论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均对半月板损伤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后者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的研究多集中于软骨、后外侧结构及关节的松弛度等方面。 目的:观察后交叉韧带断裂对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的影响。 方法:取12具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在200 N载荷下,测试膝关节屈曲0°,30°,60°,90°位时,内、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后将12具标本的后交叉韧带全部切断再进行相同的测试。 结果与结论:膝屈曲0°和30°位时,后交叉韧带断裂前后内、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均为压应变,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膝屈曲30°~90°位时,内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随着角度增加而逐渐增大;膝屈曲60°和90°位时,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拉应变较断裂前明显增大(P < 0.05),其中内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均为拉应变,而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在后交叉韧带完整情况下膝屈曲60°时为压应变。说明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对30°内的膝关节运动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加,内、外侧副韧带受到的影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132例。分别采用DHS螺钉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法治疗,对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21.6个月,DHS内固定组71例,优良率69%,髋关节置换组61例,优良率86.8%。关节置换组在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情况方面均优于DHS内固定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避免了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等问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