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系统(GSS)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的病例采用通用型脊柱系统(GSS)内固定、后外侧或后外侧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31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42.1%恢复至术后83.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78.2%恢复至术后93.7%,Cobb角由术前18.5°恢复至术后3.6°。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法评价,恢复满意。结论通用型脊柱系统(GSS)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固定坚强,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方法: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49例,均采用扩髓及静力型固定。结果:随访平均18个月(6个月~3.2年);骨折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4.3个月。感染3例均为开放性骨折,肢体短缩1例,成角畸形2例。骨折均愈合。根据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36例,良9例,中3例,差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临床应用中应重视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叶茂  王奎  邹毅  王建国  周涤沙 《山东医药》2008,48(39):86-87
采用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6例。术后随访12-39个月,平均27.8个月。23例滑脱完全复位,有3例滑脱复位达90%,植骨融合25例。疗效按JOA标准评价,优良率为93.2%(24/26)。并发一过性下肢疼痛或加重3例,滑脱复位后再滑脱1例,假关节形成1例,术后切口表浅感染1例。认为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能恢复脊柱序列及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生理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认为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应用中出现的情况和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通道管经棘突旁小切口进入,在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根据神经根是否松弛,作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结果 本组87例,术后随访20-31个月,平均26.4个月。手术时间40~160min,平均67min。术中出血30~500ml,平均95.2ml。术后平均2-3d下床,16d恢复日常生活,29d恢复工作。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93.1%:术中可能出现(1)定位错误;(2)进入椎管困难;(3)止血困难;(4)硬脊膜损伤;(5)髓核残留。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扩大狭窄的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对神经根的压迫,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脊柱后路的稳定性,本术式适用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和/或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是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常伴有脊髓功能障碍:我院自1999年7月~2003年10月对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SF系统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Ⅰ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Ⅰ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Ⅰ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7~61岁,平均37.6岁。结核病灶位于胸段4例,胸腰段8例,腰段11例。结果:术后随访9~40个月(平均28.7个月),患者术后2~3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活动,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16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恢复1.62级。并发症主要有暂时性窦道形成2例,内固定断裂1例,因抗结核化疗周期不足复发1例。结论:Ⅰ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和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