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 Combined Immunoleficient disease,SCID)小鼠是80年代培育成功的一株以细胞和体液联合免疫缺陷为特征的近交系小鼠。由于SCID 小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促使人们对其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成功地在SCID 小鼠体内重建了部份人类的免疫、造血系统;而且还将这种小鼠广泛用于病毒学、肿瘤学等领域。SCID 小鼠的日益广泛应用,将把生物医学的基础、临床和应用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封闭繁殖的成年东方田鼠消化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东方田鼠的消化特征和科学,合理配制其饲料。方法 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胃肠进行解剖组织学观察,以及对三组不同营养水平饲料氨基酸消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 东方田鼠的胃可分为前胃和后胃,后胃除腺体之外的粘膜为复层扁平上皮组织,盲肠特别大,长,盲肠与肠道的比值[盲肠长度/(大肠长度 小肠长度 盲肠长度)]为0.18。盲肠的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肉层明显比其他部分的肠壁薄;配方Ⅰ氨基酸平均转化率为67.56%;配方Ⅱ为57.48%;配方Ⅱ为57.48%;配方Ⅲ为76.75%。结论 纤维素的含量会影响东方田鼠氨基酸的体内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初期运行管理进行总结。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分别对屏障设施运行中人员、动物和物品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设施的消毒净化进行了修改完善。结果通过严格执行各项管理措施,保证了实验动物的质量,建立科学、优质、高效的实验动物服务平台,更好的服务于本校的教学科研。结论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有关犬类肠道病毒的资料是不多的,且大半都是取自零星报道或个人通讯。最近才证实,现已确认的与犬类肠道疾病密切相关的2~3种病毒(犬冠状病毒、犬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可能还有轮状病毒),是犬类的重要病原。由于现有许多资料均局限于简短报道和轶闻传说,因此作者只能根据本身的经验及同行提供的未发表资料进行论述,尤其是关于免疫应答和总体免疫方面。(a)近20个月间迭次事件已引起全世界关注;(b)有关某些犬肠道疾病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的诊断试验和判定已取得显著进展。有关犬肠道病毒的研究,是在1950年代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了解不同环境光照对东方田鼠行为的影响,为制订东方田鼠环境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动物行为观察装置,观察三组东方田鼠在不同环境光照条件下的自主活动、玩耍、摄食、饮水等行为表现并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结果24D组的东方田鼠自主活动总数最多,而24L组则最少,12L/12D组跟24D组接近:无论是24L,还是24D处理,动物的相对活动没有明显的节律性,但在12L/12D条件下,动物活动节律随着光照处理而变化,呈现其一定的节律性。玩耍行为12L/12D组最多,但24D组动物玩耍行为比24L组多;当24L处理时,动物很少处于中央格,而24D处理和12L/12D处理时,动物有不同程度穿梭中央格,其中12L/12D处理时,动物穿梭次数最多;摄食与饮水次数12L/12D组次数最多,24L组次数最少。结论 室内有规律的环境光照处理,可改变东方田鼠固有的依季节变化的行为规律,产生实验室控制的光周期应答行为,12L/12D是东方田鼠最适光照环境。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栖居的东方田鼠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有特殊抗性的啮齿类哺乳动物,受到了学者们重视并长期对它进行了实验动物化工作,规范实验东方田鼠的生产和应用并制定东方田鼠地方质量和检测标准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对东方田鼠地方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意义、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进行了阐述;比较了其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简介了标准编制的具体步骤;说明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程度;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以及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目的基因rsp3111与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质粒,并且实现目的基因在体外受精胚胎及在体附睾成熟精子中表达。为进一步通过精原干细胞体内转染途径建rsp3111转基因小鼠奠定基础。方法将rsp3111基因以Xholl和BdmHI酶切后插入经同样酶切处理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DsRed-Monomer—N1中,重组质粒为pDsRed-Monomer—N1-rSP3111。采用共培养和脂质体介导方法将ICR小鼠精子与pDsRed-Monomer—N1-rSP3111质粒共孵育,再与成熟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或用脂质体介导睾丸直接注射法,将pDsRed-Monomer—N1-rSP3111导入小鼠睾丸中,通过PCR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体外受精后的受精卵及体内睾丸转染rsp3111基因后附睾精子中是否有外源rsp3111基因的表达。结果PCR结果表明,rsp3111基因成功地转入了附睾精子及受精卵中。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rsp3111在体外受精胚胎及睾丸的曲细精管中均有表达。结论通过雄性生殖细胞载体法实现了大鼠配子特异性蛋白rSP3111在小鼠受精卵及睾丸、附睾精子中的表选为进一步通过精原干细胞体内转染途径建立rsp3111转基因小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诊断中血清C反应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之间的120例肺炎患儿,按照患儿疾病类型不同将其分成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比较两组CRP阳性率、CRP水平变化.结果:入院时、治疗以后细菌组与支原体组CRP阳性率、CRP水平变化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通过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对小儿肺炎进行诊断,从而提升细菌性肺炎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东方田鼠E77.43基因片段治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 构建pRevTRE?E77.43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细胞,用Hygromycin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并进行重组逆转录病毒的包装、浓缩与纯化。通过静脉或腹腔途径将制备的重组病毒注射到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体内,探讨目的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以及体内治疗血吸虫感染的作用。结果 病毒注射动物机体7 d后目的基因就有表达,且一直能持续表达45 d以上。pRevTRE?E77.43诱导小鼠产生了31.0%的减虫率,高于pRevTRE的1.2%([t = 3.524,P<0.01]);pRevTRE?E77.43诱导小鼠产生了35.0%的减卵率,高于pRevTRE的0.9%([t = 9.485,P<0.01])。结论 pRevTRE?E77.43能对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说明东方田鼠E77.43基因参与了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生物学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东方田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相关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东方田鼠血清中分离纯化与其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特性相关的蛋白质。方法以分子筛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东方田鼠血清蛋白质进行分离和纯化,以体外日本血吸虫童虫杀伤实验确定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童虫活性蛋白质,并对活性蛋白质进行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通过检索蛋白质数据库以确定活性蛋白质的性质和种类。结果利用分子筛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东方田鼠血清中获得了三个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具有明显杀伤活性的蛋白质组份1-1、4-1、6-3,经对4-1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进行测定,其序列为DAHKSEIAHR,检索蛋白质数据库,该蛋白质为白蛋白样蛋白质,但与人或其它动物的白蛋白进行比较,存在较大程度的氨基酸残基变。结论东方田鼠血清中的白蛋白是东方田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