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局部软组织肿胀是耳鼻咽喉-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用七叶皂甙钠静脉注射治疗耳鼻咽喉-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软组织肿胀并发症21例,疗效较为显著,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3~75岁,平均62.5岁.其中鼻咽癌12例,喉癌4例,上颌窦癌3例,扁桃体癌1例,颈部转移性癌结节2例,所有病例中单纯行放疗的13例,手术后放疗的8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设计维甲酸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可能的有效方案,本文对9-顺式维甲酸(9-cis retinoic acid,9-cisRA)体外诱导分化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SK-N-SH细胞经9-cisRA处理后,采用相差显微镜,神经纤维银染法,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观察9-cisRA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9-cisRA作用SK-N-SH细胞7d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12d时出现神经原性表型,多个细胞形成“神经节”,节间形成粗而长的类神经纤维;尼氏小体和银染法亦证明细胞产生显著分化,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9-cisRA对该细胞有分化作用。却无明显凋亡诱导作用。结论:9-cisRA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体外能产生明显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观察不同剂量肝素和P-选择性单抗(PS1)在不同时段对ACC-M细胞与血小板黏附的影响,以了解肝素抗ACC—M肺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F-kB信号转导通路在紫草素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IkBa,磷酸化-IKBa、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采用EMSA方法检测NF-KB的DNA结合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分析Caspase 3、8、9的活性.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经过紫草素作用的癌细胞,磷酸化-IkBa蛋白及NF-kB的DNA结合活性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Caspase 3、8、9在紫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被激活.泛Caspase阻断剂Z-Asp-CH2-DCB可以明显抑制紫草素引起的细胞凋亡(P=0.021.结论:紫草素诱导口腔鳞癌细胞的凋亡作用,至少部分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活性,继而调节其下游调亡调控分子,包括bcl-2家族及Caspase家族等来实现.应用紫草素特异性抑制口腔鳞癌中高激活状态的NF-kB通路,可望成为口腔鳞癌防治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在体外癌变不同阶段表达的差异蛋白质。方法:以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为对象,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分离和分析不同阶段细胞间的差异蛋白质点,采用LC-MS/MS质谱分析系统鉴定差异蛋白质点,采用Gene Ontology Annotation将已知差异蛋白质进行分类。结果: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得到差异蛋白质点54个,采用LC-MS/MS质谱鉴定后,共得到候选差异蛋白质45个。根据Gene Ontology Annotation分类,按细胞组成分布最多的差异蛋白质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按分子功能分布最多的是磷酸酶活性、催化活性、结构分子功能和钙离子结合功能,按生物过程分布最多的是代谢过程、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黏附与运动。结论: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中的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能够很好分离和鉴定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中不同阶段细胞的差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顺铂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及周期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化疗药物顺铂(CDDP)对口腔鳞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特异性的诱导作用。方法选用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为研究对象,应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CDDP作用Tca8113细胞后,细胞增殖变慢,增殖指数下降,细胞变小,变圆,失去贴壁性,从附着处脱落。D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呈现橙红色,半月形,不规则块状等凋亡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  相似文献   
7.
紫草素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紫草素对Tca8113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紫草素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MTr检测显示.紫草素在0-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P〈0.01).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核皱缩及凋亡小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典型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亚G1期细胞明显增加,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紫草素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可用于口腔鳞癌化学防治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实验动物瘤周注射转TNF-α基因的舌癌DNL在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周围注射经TNF α基因转导的舌癌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 (DNL)体内分布的特点。方法 在建立人舌癌原位移植模型基础上 ,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标记转TNF基因的舌癌DNL后肿瘤周围注射 ,分别检测注射后 6h、1 2h、2 4h、48h、1 68h肿瘤组织及各脏器单位重量的放射活性 (衰变率 ,DPM)。结果 各重要脏器及血液中单位重量的TNF/DNL在不同的时间由高到低依次是 :1 2h瘤、脾、肝、肺 ,2 4、48、1 68h瘤、脾、肺、肝。瘤体单位重量DPM最高 ,平均是正常组织的 1 0 .9倍 ,是外周血的 1 2 .5倍。结论 肿瘤部位注射可提高肿瘤局部的TNF/DNL细胞量 ,可望发挥更好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纳米化纯钛表面对人成骨样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等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塑性变形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纳米化结构,根据塑性变形处理时间不同分为3组,即30min组(n=6)、60min组(n=6)和90min组(n=6),另设未处理纯钛为对照组(n=6)。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4组钛表面的超微结构;以成骨样细胞系(Saos-2)细胞为对象,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进行细胞黏附、细胞骨架蛋白和形态的检测,四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RT-PCR法检测细胞骨分化相关基因BMP-4的表达,采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塑性变形60min和90min能在纯钛表面获得良好的表面纳米化结构;纳米化纯钛表面结构显著促进细胞黏附(P〈0.05),60min组材料的细胞铺展优于其他组,60min组和90min组细胞的BMP-4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纯钛表面塑性变形产生的纳米结构,能明显提高成骨样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铺展等生物学行为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并分析苯丙芘诱导的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在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方法:使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一株永生化细胞系,以及经过苯丙芘诱导而逐步产生的具有成瘤性的肿瘤细胞系【首代成瘤细胞(HB-56P)及典型鳞状细胞癌细胞(HB-94P)】,通过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芯片。检测在永生化细胞(HIOEC)向成瘤细胞转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使用GenSpring7.0进行标准化及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Venn图分析差异基因在癌变不同阶段的变化,并进一步通过GO术语进行注释。对部分基因使用实时定量PCR在细胞系中进行了验证。结果:在HIOEC向HB-94P转化过程中,共有883条差异基因,大部分集中于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大分子代谢、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具有过渡金属离子结合能力、腺核苷酸结合能力及激酶活性。其蛋白产物主要是膜结合蛋白,位于核内或细胞骨架。IGFBP3、S100A8、MAP2K、KRT6B、GDF15和MET的表达基本符合芯片结果。结论:本研究检测了苯丙芘相关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为苯丙芘相关的口腔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