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65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旭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431-1433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确诊,以65~90岁脑梗死患者68例为观察组,并设<60岁中年人脑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多个梗死灶为51.5%,双侧脑梗死为42.7%,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高血压、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和)糖尿病是65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该年龄组脑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多脏器损害严重,致残率、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收集本院1975年1月至1998年6月收治的甲亢共549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者46例,占总人数的8.4%,诊断均以甲状腺摄131I率、T3、T4、或FT、FT4均增高,甲状腺核素扫描有甲状腺肿大而确诊。男18例,女28冽,男女之比为1:1.6o年龄13-71岁,平均年龄为50.2岁。症状与体征:厌食25例(占543)、呕吐25例(54.3%)、恶心22例(47.8%)、腹痛门例(36.9%)、腹泻11例(23.9%)、腹胀8例(17.4%)、便秘8例(17.4)、暖气7例(15.2%)、返酸4例(8.7%)、上腹部烧灼感1例(22%)。甲状腺肿大者3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一般抗心绞痛的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除采用常规治疗外,同时口服辛伐他汀和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 2组的治疗效果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肠炎患者运用双歧杆菌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本院2009-01~2012-12间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中,随机选择1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再抽取本院同期同种病例150例患者予以对照研究(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急性肠炎对症处理方法予以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就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其口服双歧杆菌制剂,对两组治疗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研究组在显效人数、显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临床效果显著,疗效远远优于传统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221例T2DM合并GERD患者分为老年组105例与中青年组116例,胃镜检查,并填写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问卷调查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食管裂孔疝(HH)和食管炎(RE)的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情况。结果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重度食管炎(C级+D级)比例高(37%),HH发生率高(26%);典型的反酸、烧心、嗳气症状轻,不典型症状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合并GERD老年患者典型反流症状较少见,而不典型症状较多见,且易发生重度食管炎、食管裂孔疝,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周樱  肖雨雄  王剑梅  周旭萍 《吉林医学》2013,34(10):1839-1840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血尿酸(UA)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T2DMCI)相关性。方法:测定并分析2型糖尿病(T2DM)组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T2DMCI)组患者及对照组的踝臂指数、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T2DMCI组及T2DM组UA、CIMT均高于对照组,ABI则低于对照组。结论:踝臂指数、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5岁,中学生。因反复呕吐、消瘦4月余,加剧伴右上腹阵发性疼痛1周,于1997年1月10日入院。一周前曾在外院检查血淀粉酶520U/L,诊断为“胰腺炎”,经治疗五天后无好转。患者起病前曾有上腹部撞伤史。体查:T36℃,P72次份,R19次/分,BP12/8kPa,消瘦,心肺无异常。右上腹稍隆起,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上腹拟可扪及一可疑包块,约3×4cm~2,边界不清,活动性差,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正常。血常规:WBC8.0×10~9/L,N 0.83,L0.17,Hb 135g/L,PLT 134×10~9/L,血清淀粉酶219U/L,血糖4.81mmol/L,血生化检查正常。胃镜检查: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总结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和韶关市铁路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分为典型症状组(30例)和非典型症状组(30例),对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内镜表现以及合并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进行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及调查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非典型症状主要以31~49岁年龄段人群为主;临床检查中非典型症状患者主要以食管外症状为主,占66.7%,食管相关症状占33.3%。结论: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依靠临床症状难以准确鉴别,对此需要加强内镜检查和其临床特征的把握,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