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说表里沟通的一个代表,也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实验动物模型在中医学说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运用西医病理动物模型能否反映中医的实质是实验成功与否的条件,本文从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入手,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应用于“肠病及肺”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肺病及肠"动物模型的最佳造模方案,为正式实验研究"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机制做好模型复制的准备工作。方法:采用单纯烟熏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和模型组,观察两组大鼠体重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与正常对照组体重比较有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发生率较空白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炎症发生率较空白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基础上出现了慢性炎症性肠炎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mRNA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加味四逆散灌胃给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和CTGF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 加味四逆散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和CTGF mRNA水平,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四逆散能够降低肝组织TGF-β1和CTGF mRNA表达,从而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肠病及肺”的机理。方法:建立大鼠便秘模型,观察其结肠和肺部微生态变化。结果:便秘模型组的肠道需氧菌、真菌、大肠杆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而厌氧菌、类杆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P〈0.01);同时,便秘模型组的肺部需氧菌增多,厌氧菌显著减少(P〈0.05),真菌显著增多(P〈0.01)。结论:肺肠微生态学上的菌群对应规律性变化可能是“肠病及肺”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自仲景《金匮要略》,为虚劳失精而设,主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症。正如徐彬忠所言:“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以失精梦交为精神间病,非此不足以收敛其浮越也。”本方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的作用,后世常以之治疗遗精、梦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尤怡《心典》曰:“人生之道,曰阴曰阳,阴阳和平,百疾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潜在关系。方法:对2000-2008年收治9例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阳性7例,阴性2例;甲状腺癌ER阳性4例,阴性5例。4例ER阳性的甲状腺癌全来自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结论:雌激素很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对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要常规检查甲状腺。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雌激素治疗ER阳性的甲状腺癌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中癌抗原(CA)125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148例乳头溢液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和乳腺癌组)及正常分娩产妇40例(对照组)进行乳头溢液和血清中CA125水平的检测,同时检测乳头溢液中癌胚抗原(CEA)和CA153的水平,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 3组受检者乳头溢液、血清中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受检者的乳头溢液中CA125、CEA、CA153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乳头溢液CA125的阳性率与血清CA125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头溢液中CA125的检测是一种无损伤无痛苦的临床检测手段,其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显示病变38例(84.4%),其中小肠血管畸形18例,克罗恩病3例,小肠良性狭窄1例,增生性病变1例,胃肠息肉6例,末端回肠炎2例,小肠肿瘤2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7例无阳性发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及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胃及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长期腹泻、腹痛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加减三甲散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LN、Ⅳ-C含量的影响,阐明本方及拆方治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四氯化碳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灌胃加减三甲散及拆方浸膏,并设单纯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做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血清LN、Ⅳ-C含量。结果:治疗组均有效,以全方组效果最好。结论:加减三甲散及其拆方能够促进胶原降解,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全方优于拆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肺病、肠病、肺肠合病大鼠病理模型,通过观察其血清TNF-αI、L-1含量情况,探索"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实验设正常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肠病组(便秘)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4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病组、肠病组、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肺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肠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均明显高于肺病组及肠病组,证实TNF-αI、L-1可能是肺与大肠相关的共同物质基础,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一定的现代医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