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及部分或全层颅盖的恶性肿瘤,在根治性手术切除后,遗留大面积的颅盖缺损,甚至使脑组织、硬脑膜或颅骨外露,修复缺损便成为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为此,在1981年,我们对大网膜的形态及其血管分布情况作了解剖学研究,并为3例颅盖巨大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进行了修复,手术一期完成,随访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血管灌注和透明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对30例脑桥内部动脉的分群,经行分支和供应范围进行了观察。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脑桥内部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毛细血管密度。脑桥内部前正中群有三组长动脉,分别由脚间窝下端,基底沟中部和盲孔处穿入,这些动脉在向脑桥被盖部经行和分布的过程中,可形成多级直角分支,使之呈“垂柳状”外观。脑桥内部的毛细血管构筑,在透明切片上,可显示出神经结构的轮廓。其中上橄榄核的毛细血管密度最高,小脑上脚的毛细血管密度最低。  相似文献   
3.
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血管形态研究,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有关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研究血管形态,Bell(1981)及王有伟等(1986)分别用来研究人脑血管取得成功。用其他组织化学方法作为血管形态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报道。最近我们发现利用钙激活的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法显示血管形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它不仅同碱性磷酸酶钙钴法一样能清楚显示微血管形态,而且弥补了碱性磷酸酶法显示小静脉形态不足的缺点。特简介如下:钙激活的腺苷三磷酸酶法由Wachstein和Meisel二氏1959年创立,Niles1964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选择能反映神经组织糖代谢三个途径的关键酸及碱性磷酸酶,对正常SD系大鼠海马酶活性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CA1区锥体层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呈轻度反应,葡萄糖-6一磷酸脱氢酶(G—6—PD)及乳酸脱氢酶(LDH)呈强阳性.腔隙分子层LDH、G—6—PD呈轻度活性,CCO、SDH呈强阳性.CA1区锥体层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最弱.讨论了酶活性不同与记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细胞间粘附分子在脑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用细胞培养方法,观察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和内皮细胞与血液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结果证实,TNF-α,IL-1和IFN可使SHR和WKY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和单核细胞粘附增加,两组动物细胞相比,SHR内皮细胞ICAM-1表达及粘附率增加较多,提示SHR脑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对细胞因子的敏感性升高。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30例颅底与硬脑膜间结合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两者之间的细微结构。结合程度可分为紧密、松散与不结合三级,各级均有恒定的范围。颅底与硬脑膜间的无名小血管,由于口径过小,游离困难,在血管架桥手术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用的材料为防腐固定后成人尸体30具(男29,女1),经动脉内注射20%铅丹明胶充填剂。 一、大网膜下缘的形状  相似文献   
8.
延髓动脉的显微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衰老大鼠脑血管周巨噬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周敬德 《解剖学报》1996,27(1):82-84
  相似文献   
10.
观察和测量了30例颅底段的脑膜中动、静脉以及前支通过翼点区的骨沟或骨管。脑膜中动脉总干左侧长于右侧,前支大于后支。前支动脉沟较浅,未形成骨管者易游离,可考虑作大脑中动脉分支的吻合血管;如骨沟过深并形成骨管时,则撕揭硬脑膜常致前支断裂。对总干和前后支及其伴行静脉断面的组织切片观察查明,极似脑膜中动脉走行于静脉窦样的结构中。以往认为的伴行静脉,很可能是脑膜中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