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颅脑肿瘤的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0例行^1H-MRS检查的不同组织类型来源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均经病理明确诊断,观察和测量肿瘤和对侧正常组织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复合胆碱(Cho)、乳酸(Lac)、脂质(Lip)峰值,计算肿瘤NAA/Cr、Cho/Cr、NAA/Cho以及肿瘤NAA/正常NAA、肿瘤Cho/正常Cho、肿瘤Cr/正常CT的比率。结果颅脑肿瘤Cr下降,Cho升高,但不同组织类型肿瘤的Cr、Cho变化无显著差异。脑肿瘤NAA下降明显,其中不同组织类型中脑膜瘤、胶质瘤相比变化无显著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听神经瘤和转移瘤(P〈0.05)。胶质瘤的NAA/Cr明显低于转移瘤和听神经瘤,P值分别为0.015、0.028。各肿瘤的Cho/Cr无显著差异。结论^1H-MRS是研究肿瘤代谢的有效方法,肿瘤NAA/正常NAA、NAA/Cr有助于颅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T门静脉成像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消化道内镜检查与CT门静脉成像检查,以消化内镜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比较消化内镜检查与CT门静脉成像鉴别EGVB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分型结果以及其鉴别准确率差异。结果 经消化道内镜检查,60例EGVB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中,包括轻度15例,中度34例,重度11例。CT门静脉成像鉴别结果为轻度20例,中度31例,重度9例。以消化道内镜为诊断“金标准”,CT门静脉成像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的鉴别准确率为85%(51/60)。经消化道内镜检查,60例EGVB患者中包括食管-胃静脉曲线(GOV)1型14例,GOV2型20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IGV)1型16例,IGV 2型10例。CT门静脉成像鉴别结果为GOV1型13例,GOV2型19例,IGV1型18例,IGV2型10例。以消化道内镜为诊断“金标准”,CT门静脉成像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的鉴别准确率为87%(52/60)。结论 CT门静脉成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单发性脑转移瘤、脑胶质瘤和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2例单发性颅内占位病变患者(脑胶质瘤18例、脑转移瘤8例、脑脓肿6例)均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T1WI增强及DWI扫描。分别测定病变实体部分、瘤内囊性部分、近瘤周水肿区及相应对侧脑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计算出相对ADC值(rADC值)。结果脑转移瘤组和脑胶质瘤组瘤内囊性部分的rADC值与脑脓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转移瘤组和脑脓肿组近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与脑胶质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瘤周水肿区、瘤内囊性部分rADC值的测定,对脑转移瘤、脑胶质瘤和脑脓肿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围型肝内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 例IHPCC 病人,均行 CT 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病灶内或病灶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8例,轻度强化17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DWI联合CT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治疗后随诊证实的肺内病变共68例,其中恶性病变46例,良性病变22例,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治疗及病理检查前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记录b值为800s/mm2时病变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分析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判断ADC值的最佳阈值及鉴别诊断效能,对比分析单独使用CT与CT联合DWI的诊断效能。结果:肺内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712±0.293)×10-3mm2/s,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219±0.138)×10-3mm2/s,良、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522×10-3mm2/s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42),对肺内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1.2%;CT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2%,CT与DWI联合的诊断符合率为95.6%。结论:DWI联合CT可提高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及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0例患者共发现14个病灶。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肝脏炎性假瘤的强化方式多样,其中动脉期呈轻微强化(3例)或无强化(7例);门脉期及延迟扫描常有一定程度强化,常见强化形式为边缘环状强化(6例)或中心点状强化(3例)或偏心状强化(1例)。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强化方式反映了其病理学特征,CT动态增强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造影及增强在小肠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检查前一天,低渣饮食,多饮水,应用缓泻剂,检查当日禁食,充分准备结肠,使盲升结肠空虚后,口服碘剂后使用多层螺旋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4-15%的碘海醇.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组,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口服造影及增强扫描小肠病变19例,其中2例肠炎,淋巴瘤4例,小肠粘液腺癌1例,粘液腺瘤1例,小肠转移瘤2例,Crohn1例,脂肪瘤例1例,间质瘤2例、肠结核5例.结论小肠多层螺旋CT口服法造影并增强扫描方法简便,易于发现和显示肠道病变,可完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性质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充气结肠造影及后处理对肠腔良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16层螺旋CT与结肠镜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诊断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7例结肠镜检失败、加做结肠充气造影的病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例中,CT发现肠壁肿块导致肠腔狭窄的15例,肠外病变压迫结肠壁的2例.结论 螺旋CT不仅能发现肿块来自肠壁,对肠外病变的判断明显优于结肠镜.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低张增强在胆囊十二指肠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张增强扫描对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方法:对9例CT平扫高度怀疑胆囊十二指肠瘘的病人,进行螺旋CT低张增强扫描,然后利用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出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例病人中,螺旋CT能直接发现瘘口者6例,未发现瘘口者3例中,2例发现结石掉入肠道;1例高度怀疑胆囊十二指肠瘘,经手术确诊。结论:螺旋CT能较好的发现胆囊十二指肠瘘,低张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瘘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及MRI在结节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证实的18例结节性硬化病人的CT、MRI资料。结果:CT典型表现为侧脑室内或周围的钙化灶,实质内小错构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累及腹部脏器时有大小不一的错构瘤。MRI表现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可累及大脑、肾脏、皮肤、肝、脾、骨骼等多系统器官的综合征,CT显示脑室管膜下钙化灶,对诊断具有特异性,MRI检查能发现更多病变,对非钙化性病变比较敏感,两者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