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对8例于月经周期第10天服用复方甲孕环酯片(100毫克)的妇女进行了尿孕二醇量测定,观察该药对排卵的影响。结果表明,4例对照妇女均正常排卵;而服药的8例中有5例未排卵,3例仍排卵,排卵抑制率为62.5%。服药后,部分排卵抑制者的月经周期缩短。本文对该药的抗生育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复方甲孕环酯除不完全的抑制排卵以外,还能作用于其它环节,其抗生育作用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细胞形态变化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寿康  毛全福 《解剖学报》1996,27(4):423-428,T016
应用特异性的a-rLHβ抗血清,以ABC技术显示垂体黄体生成素(LH)细胞,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LH细胞的面积,、细胞内液泡面积和细胞形状等参数进行定量和统计分析,获得了大鼠正常动情周期各时期典型的LH细胞学图像。结果表明,LH的早期贮存和基础主要同细胞内颗粒变化有是LH的大量贮存和大量释放同细胞内液泡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细胞大小、细胞形状和细胞结构等形态变化密切相关。提出LH细胞内液泡变化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我国合成的一种长效孕激素化合物、甲地孕醇-3-环戊烷丙酸酯(简称甲孕环酯,曾称孕素1号)的药理学研究。生物检定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孕激素活性与雌激素活性。对家兔有显著的抗排卵与抗着床作用。实验表明药物的抗着床效果与投药时间有一定关系:交配前3天给家兔灌服单次剂量(1.5毫克/公斤)时显示100%抗着床效果;而交配当天(配前1小时)或交配后次日投药均无抗着床作用。此外,交配前连续3天(-2,-1,0天)投药、达100%抗着床效果的总剂量为0.6毫克/公斤,较单次剂量)1.5毫克/公斤)低2.5倍。狗的毒性实验表明,每次剂量相当于临床剂量250倍的甲孕环酯,在投药8次后(每二周一次),未引起性器官或其他脏器的明显病理变化,对胃肠道也无明显的副反应。本文还结合复方甲孕环酯片的临床应用,以及如何发展以孕激素为主要成分的长效避孕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大白鼠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周期中细胞质内颗粒和液泡结构的变化。根据其变化特征,将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区分为颗粒A型和B型、液泡A型和B型四类。随着促性腺激素的贮存和释放过程,这四种类型的细胞发生周期性变化。在激素贮存的早期阶段,细胞形态的变化主要与颗粒的变化有关,而在激素大量贮存和大量释放时,其相应的形态学变化则是细胞质内的液泡化和空泡化。因此作者认为:促性腺激素的贮存和释放与细胞质内颗粒及液泡结构的变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了内皮素-1(eiidothelin-1,ET-1)在大鼠卵巢内的分布。结果:在未成年大鼠卵巢可见到ET-1免疫染色阳性颗粒分布在卵泡的外周膜细胞;成年动情前期大鼠卵巢ET-1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卵泡或黄体周围的膜细胞,亦分布在卵泡血管内皮细胞中;假孕大鼠和妊娠大鼠卵巢可观察到ET-1免疫染色阳性颗粒分布在膜细胞和黄体中央腔内;妊娠10d大鼠卵巢内膜细胞染色的阳性反应较妊娠5d的大鼠显著增强,黄体中央腔内染色呈较强的阳性反应。提示ET-1可能参与卵泡发育、卵巢颗粒细胞机能和黄体退化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正常雌性成年大白鼠正中隆起LRH 的分布。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所显示的 LRH 呈棕色颗粒,大小不一,排列成串珠状,有一定走向。根据我们连续切片计算所取的大白鼠正中隆起的长度,以漏斗隐窝开始到漏斗柄与脑基部完全分离,计算这段距离,大约是1,500~1,800微米,将其分为四小段分别描述了 LRH 的分布。并讨论了 LRH 的分布是靠近门脉毛细血管的轴突末梢内。  相似文献   
7.
cAMP介导内皮素-1对大鼠黄体细胞孕酮分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大鼠黄体细胞体外孵育技术,观察了缩血管肽内皮素-1(ET-1)对黄体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内信使cAMP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0-6mol/L的ET-l可显著抑制黄体细胞的基础孕酮分泌和hCG诱导的孕酮分泌;外源性cAMP和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则可促进黄体细胞分泌孕酮;当cAMP或Fonskolin与ET-1共同作用时,前者可完全反转ET-1对黄体细胞的抑制作用,孕酮分泌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提示El-1可能是一种卵巢局部调节因子,通过抑制黄体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减少cAMP的生成和释放,进而抑制黄体细胞的孕酮分泌。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1对大鼠黄体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采用黄体细胞孵育的方法,观察了内皮素-1对离体黄体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发现内皮素-1能抑制黄体细胞孕酮的基础分泌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下的孕酮分泌。内皮素-1加入孵育的黄体细胞悬液15分钟后,即发生明显地抑制孕酮分泌作用(P<0.01)。人内皮素-1的抗血清能反转内皮素-1的上述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内皮素-1可能为一种卵巢内调节肽,它通过抑制黄体细胞的孕酮生成,参与黄体退化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石骨症1例报告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莫振钧,周寿康石骨症又称Albers-Schonberg氏病、大理石骨症、广泛性脆性骨质硬化症、硬化性骨增生性骨病、白垩骨(粉笔骨)等,系一种比较罕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症。本文报道一例。患者叶××,男性,78...  相似文献   
10.
雌/孕激素对垂体黄体生成素(LH)细胞的形态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寿康  任惠民  赵伟  顾敦瑜  谢衷明 《生殖与避孕》2001,21(5):269-276,I001
确定外源性性激素 (不同剂量雌激素、孕激素和孕激素配伍雌激素 )影响垂体黄体生成素 ( L H)分泌变化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 :应用特异性 r L Hβ抗体和 ABC亲和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垂体 L H细胞 ,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和测定不同剂量雌激素、孕激素和孕激素配伍雌激素对垂体 L H细胞大小、细胞内液泡大小和细胞形状等形态参数的影响。结果 :不同类型性激素使去卵巢后增大的 L H细胞恢复至正常细胞的大小范围 ,但在不同性激素影响下 ,L H细胞内最终的激素水平和相应的细胞形态特征是不同的。低剂量雌激素使 L H细胞内大量贮存的激素处于易释放状态 ,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液泡。大剂量雌激素抑制 L H的大量贮存 ,细胞内充满分泌颗粒 ,很少液泡结构。孕激素使细胞内激素大量贮存但处于不易释放状态 ,细胞内含有大量分泌颗粒和少量液泡结构。孕激素配伍雌激素抑制细胞内 L H的大量贮存和释放 ,但细胞形状较大剂量雌激素作用组规则 ,细胞内除分泌颗粒外也存在少量液泡。结论 :雌 /孕激素均能逆转去卵巢后 L H的过量分泌 ,并使 L H细胞呈现正常生理变化范围内的不同细胞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