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13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宣威市1952~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宣威市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方法对宣威市1952~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通过市、乡、村三级卫生防疫人员的努力,计划免疫规划的实施,冷链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麻疹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发病率从2 254.94/10万(1965年)降到0.09/10万(1988年),死亡率从5.24/10万(1957年)降至0(1987年),计划免疫后,年平均发病率比未接种麻疹疫苗时下降了97.56%,接种率与发病率呈高度负相关(r=-0.91,P<0.01)。1990~2004年麻疹病例中,74.08%无免疫史,未接种和未及时加强接种MV为发病的主要原因。计划免疫前后相比,流行强度降低,削平了季节高峰。1978~2004年进行了4次监测,结果阳性率为88.8%~100%。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加强监测,保持MV高水平的常规免疫,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建立巩固的免疫屏障,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宣威市1990~200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宣威市1990~2004年报告的甲肝发病资料进行年份、地区、人群、职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全市15年共报告甲肝2260例,平均发病率为15.12/10万,占同期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4.10%,占病肝的42.65%,波动在3.45/10万~35.75/10万之间,最高达35.75/10万(1998年),地区分布主要在板桥、榕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8月开始上升,到10月达高峰,持续到12月才有所下降;男、女发病高峰均在1~19岁年龄组,25岁前男性高于女性,25岁后男女性别差异不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占35.18%),其次是散居儿童(占26.15%)、农民(占22.21%).结论肝炎在宣威市近年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已成为重点防制的传染病,预防甲肝的主要策略是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并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尽可能扩大人群覆盖范围,对入托入学新生漏种者给予补种;加强疫情监测、疫源地终末消毒、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宣威823例HIV感染者疫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找准工作目标,提出建议,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全面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宣威自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来至2007年12月底前累计发现的823例HIV感染者的相关信息,分别从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地区分布和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宣威的艾滋病感染以注射吸毒传播为主,大多是20~49岁的青壮年人群,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农民所占比例较大,未婚男性人数较多,主要集中在城区和城区附近乡(镇、街道)。结论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采取过硬措施,真正做到市、乡、村一体、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以确保宣传教育、咨询检测、告知随访及治疗关怀救助等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宣威市家鼠鼠情、蚤情、蚤分布、密度等情况,分析宣威市发生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于1999-2012年对不同乡(镇、街道)的家鼠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99-2012年共捕鼠1757只,平均鼠密度为5.98%,最高年份达11.36%,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51.05%)和黄胸鼠(占37.05%),黄胸鼠平均密度为2.22%,高于国家黄胸鼠控制标准(1%);平均染蚤率为33.18%,总蚤指数为0.84,未发现印鼠客蚤,优势蚤为不等单蚤(占66.46%);共获得鼠血清1560份,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F1抗体,未发现阳性标本。结论宣威市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线索,但从环境、历史、鼠疫研究成果、鼠密度、染蚤率、优势鼠种、优势蚤等因素综合分析,存在着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2003年6月,在常规季度疫情分析时,发现某镇甲型肝炎发病有增加趋势,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宣威市2005年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现状及改炉改灶防治效果,为地氟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7年确定的51个地氟病轻病区8~12岁学生氟斑牙采用Dean氏法进行检查。结果通过对8—12岁9449名学生进行检查,各病区村氟斑牙检出率相差很大,最高达52.74%,有7个村氟斑牙检出率超过30.00%,全市轻病区已从1987年的51个降至7个,按Dean氏指数划分,有1个村为中等流行,10个村为轻微流行,12个村为边缘,其余28个村为阴性;各年龄组学生氟斑牙检出率无差异(χ2=4.35,P=0.361);男女学生氟斑牙检出率无差异(χ2=0.69,P=0.407)。结论改炉改灶后氟中毒疫情程度减轻,效果显著,应进一步作好病区防氟改灶和健康教育工作,大力推广沼气、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7.
1基本情况 宣威市自愿咨询检测中心于2005年7月16日正式成立,隶属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参加省级组织的专业培训,已有6名工作人员取得了自愿咨询检测资格,现在实际参与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的有3人,还有5名外展人员。VCT现有办公业务用房5间,占地250m^2;有电视机、DVD机各一台,其他相关设备已基本配齐,而且已在全曲靖市率先开通了自动语音咨询电话。自开展VCT工作以来,在各级组织、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支持和推动下,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云南省宣威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宣威市的2009-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宣威市2009 2012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503例,年均发病率为25.45/10万,传染病发病位次从第9位跃居为第1位(2011年、2012年均居第1位)。2009-2011年发病率逐年增高;2011年发病率高达42.26/10万,比2010年(17.23/10万)上升145.27%。发病的乡镇、街道逐年增多、以城区(4个街道)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发病男性多于女性(χ2=76.47,P结论 2009-2012年宣威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并呈逐年增高趋势。宣威市手足口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宣威市2005年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现状及改炉改灶防治效果,为地氟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7年确定的51个地氟病轻病区8~12岁学生氟斑牙采用Dean氏法进行检查。结果通过对8~12岁9 449名学生进行检查,各病区村氟斑牙检出率相差很大,最高达52.74%,有7个村氟斑牙检出率超过30.00%,全市轻病区已从1987年的51个降至7个,按Dean氏指数划分,有1个村为中等流行,10个村为轻微流行,12个村为边缘,其余28个村为阴性;各年龄组学生氟斑牙检出率无差异(2=4.35,P=0.361);男女学生氟斑牙检出率无差异(2=0.69,P=0.407)。结论改炉改灶后氟中毒疫情程度减轻,效果显著,应进一步作好病区防氟改灶和健康教育工作,大力推广沼气、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广大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宣威市地处滇东北地区,是云南省内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市,农业人口(128万)占全市总人口(141万)的90.8%。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宣威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7000人左右,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2300人左右。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2003年2月,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和日本援助结核病控制项目在宣威正式启动。3年多来,通过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至2006年6月,共管理治疗传染性肺结核患者1445人,为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宣威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顺利向前推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