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对118例水平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术后6周以后随访观察,满意程度达98%,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病人视野改变与行走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光眼病人的视野改变是否影响其行走速度。方法测量 71例青光眼病人的视野和走完一段规定路程所需时间 ,并与相同视力、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青光眼病人走完规定路程所需时间比正常人多 15 % ;早期青光眼组视野较正常组下降 (P <0 .0 5 ) ,而在行走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中晚期青光眼组视野较正常组显著下降、行走时间明显增加 (均P <0 .0 1) ,且视野下降程度与所需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78,P <0 .0 1)。结论中晚期青光眼病人的视野缺损可导致行走速度减慢 ,提示对该类病人就诊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理解、关怀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2473眼术前周边眼底检查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发现白色变性、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色素变性、铺路石样变性、视网膜牵引、视网膜裂孔的总患病率分别为18.0%、12.6%、5.4%、3.8%、2.5%、3.1%和2.3%。各病变的患病率与近视眼的屈光度明显相关(P<0.05)。各病变的发生部位多位于颞上象限,其次为颞下象限和鼻上象限。左右眼的患病率无差异(P>0.1)。术前对较严重的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病变进行氩激光治疗,能显著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泪小管断裂伤之诊治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2例作者本人主持手术的病例进行追踪观察和资料分析.结果32例术中全部吻合成功,30例半年以上随访,29例泪道冲洗通畅.结论①将泪小管断裂伤分为"近泪小点、近泪囊处及中段"三类利于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②诊断中要注意泪小管管壁破裂和游丝状部分离断.③"解剖学对位直视法"结合"冲洗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寻找鼻侧断端的方法.④吻合方法及置管时间长短应酌伤情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滤过手术治疗无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无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进行上述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手术并发症等,随访6~12(平均7.3)mo。结果18眼中16眼(89%)术后视力维持不变或提高;最近一次随访,眼压在6~21mmHg者为14眼(78%),<6mmHg者1眼,>21mmHg者3眼。18眼中13眼(72%)形成滤过泡,5眼(28%)无明显滤过泡。术后前房少量积血2例,均在术后1wk内吸收,术后长期低眼压1例,此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滤过手术是治疗无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眼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玻璃体脱入到前房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比较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

方法:纳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32例32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组(青白联合手术组)30例30眼。运用Keratograph 5M评估术前,术后3d,1、 3mo的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表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青白联合手术组的NiaBUT、NifBUT、CFS、TMH最差,分别为10.13±1.48、12.59±1.96s、0.80±0.22分与0.31±0.02mm,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小梁切除组(均 P<0.05),术后1mo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但直到术后3mo仍未完全恢复到术前水平。

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客观、精确地用于评估抗青光眼手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在术后3mo短期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比单纯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更为严重,提示在此期间应加强对眼表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家系中72名母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和突变基因筛选,对其中的11例患者、13例突变基因携带者和49名正常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按照视力损害的程度分级,视力〉0.3者为正常,0.1~0.3者为轻度损害,〈0.05~0.1者为中度损害,〈0.02~0.05者为重度损害,〈0.01者为极重度损害,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征。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2—4ml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用改进高盐法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结果突变基因的PCR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72名受检的家系成员中,有24例同时具有G11778A和T14502C两个突变位点,包括11例LHON患者,其余13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至今尚未发病,故该家系的LHON外显率不足50%,而其他家系成员未检测到G11778A和T14502C突变位点。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8~50岁,平均为24.36岁,显著低于13例基因携带者年龄5~72岁,平均4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9)。结论该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C11778A和T14502C突变是LHON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mtDNA突变为LHON发病所必需,但其并非充分条件,一个有效的“二次打击”过程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时机和疗效.方法 对13例(14只眼)伴有或将会发生视网膜脱离的ARN患者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其中5只眼加行巩膜外加压或环扎术,3只眼行晶状体切除,4只眼行30~360度视网膜切开,10只眼注入硅油,2只眼注入C3F8.结果 随访3月至3年,术后有2只眼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1只眼发生黄斑前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另1只眼为取出硅油后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85.7%(12/14).术后6只眼(42.9%)视力有提高.结论 对于并发视网膜脱离或具有视网膜脱离危险因素的ARN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疗效肯定,可保存和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女,39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mo以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入院。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4,左眼:1.0,眼压:右眼10/3.5=46.86mmHg,左眼5.5/3=24.38mmHg,右眼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周边前房深度小于I/4CT,房角检查显示双眼各个象限均为闭角,瞳孔圆形,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玻璃体无浑浊,眼底见:右眼C/D=0.9,左眼C/D=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