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研究潜在抑癌基因KLF6在肝细胞癌的表达,探讨KLF6基因作为肝癌抑制基因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KLF6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经过看家基因GAPDH标化的KLF6 cDNA 起始浓度,在配对癌旁组织约为肝癌组织的3倍.26例肝癌组织的KLF6 mRNA表达水平与配对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肝癌细胞株HepG2及Hep3B,KLF6 mRNA的表达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细胞L02(P<0.01).实验还发现,在肝细胞癌中KLF6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一致,即KLF6蛋白在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L02(P<0.01).结论 KLF6表达下调可能是肝细胞癌的遗传学改变之一, KLF6基因可能为新的肝癌相关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一期缝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11月8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一期缝合组35例,T管引流组47例.结果 一期缝合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1.4)d]少于T管引流组[(10.5±1.5)d](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补液量[(4675.3±513.9)ml]也少于T管引流组[(9236.6±837.3)ml](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胆漏2例,胰腺炎1例;T管引流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胆漏4例,胆道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3~69个月,两组均无胆管狭窄和结石复发病例.结论 对合适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杳取石术一期缝合是安全可靠的,创伤小,恢复快,更能体现微创外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介素12B(IL-12B)rs3212227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及OVID等数据库,纳入含有IL-12B rs3212227多态性与肝细胞癌相关性信息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Eggr's检验识别发表偏倚。 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在共显性模型(AC vs. AA)中,IL-12B rs3212227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无明显相关性(Z= 1.84,P= 0.065),而在等位基因模型(C vs. A)、显性模型(CC+ AC vs. AA)、隐性模型(CC vs. AC+ AA)及共显性模型(CC vs. AA)中,C基因型可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病风险(Z= 2.90,P= 0.004;Z= 3.12,P= 0.002;Z= 2.26,P= 0.024;Z= 2.92,P= 0.003)。分层分析中,以随机人群为来源的研究,在显性模型(CC+ AC vs. AA)中,IL-12B rs3212227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存在相关性[OR= 1.17,95%CI(1.01,1.35),Z= 2.04,P= 0.041],以医院人群为来源的研究,除共显性模型(AC vs. AA)外[OR= 1.12,95%CI(0.93,1.36),Z= 1.22,P= 0.222],而等位基因模型(C vs. A)[OR= 1.16,95%CI(1.03,1.30),Z= 2.54,P= 0.011]、显性模型(CC+ AC vs. AA)[OR= 1.22,95%CI(1.04,1.43),Z= 2.39,P= 0.017],隐性模型(CC vs. AC+ AA)[OR= 1.25,95%CI(1.03,1.53),Z= 2.26,P= 0.024]和共显性模型(CC vs. AA)[OR= 1.37,95%CI(1.09,1.73),Z= 2.69,P= 0.007]模型与肝细胞癌存在相关性。 结论IL-12B rs3212227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存在相关性,C基因型可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术愈合的可靠性。方法 30头家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头。行胰头部切除术后,分别按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法(MEPI组)和传统的双层套入式胰肠吻合法(PI组)完成胰腺空肠吻合。分别于术中、术后7天、14天测定胰肠吻合口爆破压;分别于术后7天、14天切取胰肠吻合口周围组织作病理检查,并测定胶原蛋白含量。结果测定胰肠吻合口爆破压:MEPI组和PI组术中分别是(129.7±3.9)mmHg和(65.5±4.6)mmHg;术后7天分别是(184.6±9.2)mmHg和(98.4±11.2)mmHg;术后14天分别是(267.9±9.6)mmHg和(131.8±10.3)mmHg,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测定胰肠吻合口胶原蛋白含量;术后7天分别是(132.5±17.8)mg/g和(96.7±12.6)mg/g;术后14天分别是(202.3±29.8)mg/g和(168.7±22.6)mg/g,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组织病理学:MEPI组在术后7天时胰肠吻合口吻合面可见灶状增生的肉芽组织,术后14天吻合面可见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增生,胰腺断面已基本上皮化;而PI组术后7天胰腺残端断面组织坏死较严重,底部肉芽组织增生不明显,术后14天吻合面才可见肉芽组织不完全修复,胰腺残端断面少量上皮再生。结论实验研究表明,新设计的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术不仅增强了吻合口缝合的牢固性,而且能加速吻合口的愈合,从而有助于降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下消化道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cs)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例下消化道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起病于术后2~5d,行非手术治愈,治愈时间为11~27d。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所致,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在于排除机械性梗阻。本病早期确诊后,采用积极的内科治疗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正>微RNA(microRNA,miRNA)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保守型,且表现出组织的特异性表达,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了解mi RNA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可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方向。因此,本文就mi RNA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miRNA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作一综述。1 miRNA的含义miRNA一般是指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最早在线虫中被发现,目前已经被证实存在于大部分的动物中~([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的漂移状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胃癌患者23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8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法检测和分析外周血中的Th1/Th2状态。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和Th1/Th2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8、2.38、5.35,P均<0.05)。同时,机体的Th1和Th2状态出现失衡,发生"Th1向Th2"漂移,形成Th2型状态。此外,分期越晚的胃癌患者,其Th2在Th细胞中所占的比重越大。结论胃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明显受损,且受损程度与胃癌患者的分期存在相关性,Th1/Th2比值可能与胃癌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