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siRNA干扰抑制ARD1的表达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株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筛选出的有效沉默ARD1的siRNA分别转染到SW620、HCT-8两株细胞中,提取两株细胞的总RNA并应用安捷伦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转染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两株细胞中,转染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21个基因共同上调...  相似文献   
2.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纯母乳喂养一直是产科的工作重点,而乳头平坦或凹陷使婴儿不能进行有效的吸吮,使乳汁分泌不畅,导致产妇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给产妇带来痛苦,影响了产后母乳喂养。我科采用自行设计的同心圆胶布来矫正乳头平坦或凹陷,效果很好,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周华华  董坚  黄梅芳 《西部医学》2018,30(9):1323-1329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手术近全切除肿瘤,术后给予替尼泊苷、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化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另1例手术未完全切除肿瘤,术后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阿糖胞苷化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分析各例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 截止2017年7月30日随访结束,2例患者中1例死于肿瘤进展,1例存活且随访期间未发现迟发性神经毒性。结论 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化疗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全脑放疗可作为年轻复发/难治性患者的挽救治疗,但对于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特异性转导多肽PI介导的HSV-TK/GCV抗瘤系统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外靶向杀伤作用。方法:以PCR从质粒pORF-HSV-TK中扩增目的基因PI-TK,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pET-28a(+)-PI-TK载体,转化宿主菌,经IPTG诱导表达PI-TK融合蛋白,利用His-Tag对其进行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PI-TK融合蛋白。将不同质量浓度的PI-TK融合蛋白与MDA-MB-231细胞共培养,联合更昔洛韦(ganci-clovier,GCV)作用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I-TK,获得纯化的PI-TK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PI-TK融合蛋白表达正确。单独PI-TK融合蛋白不影响MDA-MB-231细胞的形态和增殖,但PI-TK融合蛋白联合GCV能剂量依赖性靶向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200μg/ml PI-TK+10 mg/LGCV作用的抑制率达(68.9±7.57)%;PI-TK联合GCV抑制MDA-MB-231细胞的IC50值为152.64μg/ml。上述各作用对MDA-MB-435细胞均无影响(P<0.05)。结论:乳腺癌特异性转导多肽PI介导的HSV-TK/GCV抗瘤系统可靶向杀伤MDA-MB-231细胞。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心圆胶布纠正乳头平坦或凹陷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纯母乳喂养一直是产科的工作重点,而乳头平坦或凹陷使婴儿不能进行有效的吸吮,使乳汁分泌不畅,导致产妇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给产妇带来痛苦,影响了产后母乳喂养.我科采用自行设计的同心圆胶布来矫正乳头平坦或凹陷,效果很好,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周华华 《西部医学》2012,24(7):1410-1411,1414
细胞穿膜肽(CPPs)是具有细胞膜穿透能力的小分子多肽.能携带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进入哺乳动物细胞。既不影响转导物质的生物活性且不会损伤细胞,其具体穿膜机制尚在研究,但并不影响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在穿膜肽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发现了包括肿瘤归巢肽,线粒体穿透肽,可活化细胞穿膜肽.嵌合肽,抗微生物肽等具有高效穿膜活性多肽片段,其作用更加广泛,他们给药物载体研究带来了机遇。然而,由于CPPs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过于复杂和难于控制,存在靶细胞摄取效率低及体内吸收、分布、生物利用度和毒性等方面问题,给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结肠癌细胞中上皮钙黏素基因( CDH1)启动子甲基化对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β-连接素(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干预前后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E-cadherin mRNA的改变,并运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激光共聚焦观察E -cadherin和β-catenin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1)HT-29细胞在用药前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扩增阳性,非甲基化扩增阴性,用5-Aza-CdR处理后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扩增阴性,非甲基化扩增阳性;(2)5-Aza-CdR处理前细胞RT-PCR不能扩增出E-cadherin mRNA特异性条带,5-Aza-CdR处理后则可检测到E-cadherin mRNA转录,且mRNA水平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平均灰度比值1 μmol/L时为0.491±0.011,2μmol/L时为0.568±0.013(P<0.05;(3)5-Aza-CdR 处理前细胞未见E-cadherin表达,β-caten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核中,5-Aza-CdR处理后在细胞膜可见E-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且随着5-Aza-CdR诱导E-cadherin的表达,β-catenin在细胞膜的分布增加,而在细胞质及细胞核的分布明显减少.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β-catenin胞膜分布与E-cadherin一致.结论 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结肠癌细胞E-cadherin表达缺失及β-catenin异位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抚州市出现一起儿童误食油桐子引起的食物中毒,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调查处理,并跟踪了整个患者的救治和护理过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例,男2例,女5例,年龄3~10岁,平均6岁,均为儿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