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猪胰弹性酶快速诱导建立兔囊状动脉瘤模型的形态学改变和早期病理学变化,探讨动脉瘤的创伤修复机制,为动脉瘤的治疗寻找新的切入点。方法:应用猪胰弹性酶消化兔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建立动脉瘤模型,3 d、7 d、21 d灌注取出动脉瘤组织,采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脑血管造影技术研究该模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结果:病理学观察发现动脉瘤顶部均有红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消失,瘤壁完全缺失弹力层,载瘤动脉的弹力层在动脉瘤颈部突然消失,动脉瘤内膜逐渐增生,但仍缺乏弹力层,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内膜VonWillebrand因子(vWF)染色阴性。对照组动物均形成动脉残端,动脉残腔内无或少量血栓,血管壁结构完整。造影显示21 d动脉瘤长径(6.40±1.62)mm,宽径(4.41±1.15)mm,瘤颈宽(5.30±2.51)mm,载瘤动脉直径(3.99±1.59)mm。结论:通过简单外科手术方法结合弹力酶消化局部血管壁,可以建立病理学和形态学上与人颅内动脉瘤相似的动脉瘤模型。动脉瘤模型早期存在一定的自身修复机制,内膜逐渐增生,以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为主,未见弹力纤维和内皮细胞增生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 copeptin)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脑外伤患者98例,依据入院时GCS评分不同将脑外伤患者分成3~5分组(30例),6~8分组(32例),9~12分组(36例),另选取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和肽素浓度。对比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与GCS评分的关系,记录患者30 d死亡率,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及GCS评分在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差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血浆和肽素浓度及GCS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①脑外伤组血浆和肽素浓度(13.6±3.7)ng/mL,较对照组(0.9±0.4)ng/mL显著增高(P<0.01)。入院时GCS评分越低,血浆和肽素浓度越高,三组间血浆和肽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与入院时 GCS评分呈负相关( r =-0.79, P<0.01),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68,P<0.01)。③植物生存或死亡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及预后差组( P<0.01,P<0.05);植物生存或死亡组及预后差组GCS评分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以30 d为研究终点,植物生存或死亡患者10例,和肽素的曲线下面积( AUC)为0.803(95%CI 0.712~0.893);分界值为8.5 ng/mL时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67.3%。结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上升,且该指标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猪胰弹力酶诱导的兔囊状动脉瘤的早期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特征.方法使用3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猪胰弹力酶诱导的囊性动脉瘤模型后,在第3、7、14、21、30天通过静脉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模型的形态学动态变化特征及动脉瘤管腔内形态变化特征.结果静脉血管造影显示:术后第3、7、14、21天平均瘤颈、瘤高及瘤宽不断增大;术后第30天瘤颈、瘤高及瘤宽无明显增大.整体标本观察可见术后3d瘤腔内主要为血栓填充;术后7d瘤腔内血栓减少,瘤腔顶部血栓出现完整纤维膜;术后14~30d,瘤腔顶部血栓逐渐机化.结论猪胰弹力酶诱导的兔动脉瘤腔内最初主要为血栓填充,随后血栓逐渐机化,瘤腔不断增大,在21d左右形态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将腰大池引流术应用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共5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S组和D组,D组实施常规腰穿术放脑脊液,S组实施腰大池引流术放脑脊液,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和平均引流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S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优于D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P<0.05);S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8.53±1.22)低于D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10.06±2.05)(P<0.05);S组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组患者的(P<0.05)。结论对实施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予以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并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动脉瘤的病因以及研究新的栓塞材料,必须建立可靠的动脉瘤模型.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很多,有病因诱导法、血管移植法、动脉局部结构破坏法、弹性蛋白酶诱导法等.除了传统的梭形和囊形,近年亦出现了巨大、复杂以及分叉部的动脉瘤模型,且在形态、血流动力学以及组织学特征上更趋于人类自然发生的动脉瘤.本文回顾各种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并阐明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