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阶段考试学已是国外探索的一门新兴科学 ,其理论体系正在形成之中。医学考试学作为考试学的一个分支 ,也在积极酝酿之中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 ,教育要与国际标准接轨 ,把我国的医学教育办成世界的一流水平 ,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 ,改革医学考试体制 ,保障教育的质量。为探索医学教育现代考试方法 ,针对目前考试现状 ,在人体解剖学考试中首先解剖“考教不分”的问题 ,实现“教考分离”。从考试结果的质量分析中查找出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获得改进教学工作的信息。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2.
沿淮某市自来水有机提取物对小鼠诱变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某市自来水有机提取物对小鼠的诱变性。方法;采集淮不源水、自来水厂滤池出水、氯化消毒自来水及大型贮水不各200L。经吸附,提取有机物后予小鼠灌胃染毒,检测胸骨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并作u检验。结果:淮河水源水及氯化消毒的自来水均有一定程度的致突变性。毒笥大小顺序依交伙;氯化消毒的自来水〉贮水箱水〉水源水〉滤池出水。结论:淮河水源水忆受到有机诱变物的污染,混凝沉淀具有去除有机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评价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查找该监测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巩固安徽省无脊灰成果。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采用9项评价指标对1994~2009年安徽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994~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稳步提升;2001年监测质量下降明显;2002年各项监测指标迅速回升,并达到历史最佳水平;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监测质量"滑坡",2004~200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稳中有升。结论安徽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着较高的运转质量,具备良好的发现输入性脊灰病毒病例和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的能力。灰色关联分析法原理清晰,方法简单,评价结果全面、客观,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4.
应用密切值法评价安徽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安徽省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运用密切值法,采用AFP病例监测系统的9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1994—2002年AFP监测系统运行质量稳步上升,到2002年该系统运行状况达到最佳;2003年运行质量严重滑坡12004和2005年系统运行状况略有改善。结论运用密切值法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方法简单,结果客观、全面,与实际情况吻合。应高度关注本省AFP监测系统的监测指标。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监测中存在的系统性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明确方向,以进一步提高和维持高水平疫苗接种率。方法收集2013—2014年池州市所有接种单位的23项疫苗接种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模型提取初始公因子,当初始公因子专业含义模糊或自相矛盾时,进行变异最大正交旋转,最终获取符合实际的因子载荷矩阵,并给予专业上的解释,分析过程借助SPSS 13.0软件完成。结果 Kaiser-Keyer-Olkin统计量(简称KMO统计量)为0.905,满足因子分析要求。综合考虑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专业含义,提取前3个公因子,第1~3公因子依次解释了53.71%、12.81%和7.07%的全部原始信息量,累计贡献率为73.59%(超过70%),因子提取效果较为满意。第1~3公因子专业意义依次为"近程免疫"、"远程免疫"和"医防合作",其专业解释与池州市实际现状相吻合;特别是"医防合作"因子的发现,以前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然而作为一个独立因子影响接种率指标,应引起足够关注。结论因子分析模型为常规接种监测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对影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系统性影响因素进行发掘,其现实指导意义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和联合作用.评估各危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方法运用1∶ 1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轻微创伤、每周饮酒量、饮茶习惯和激素使用为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危险因素.饮茶因素是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的保护因素,激素使用、长期大量饮酒以及轻微创伤之间与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存在着联合作用.促进因素越多,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危险越高.结论对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为临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病高危人群针对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关联法结合RSR法综合评价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色关联法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比较数列指标变化对参考数列指标的影响来判别其关联度〔1〕,目前在卫生领域工作评价〔2-4〕中取得良好效果。笔者拟用灰色关联法对2004年我国计划免疫审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RSR分档法〔5〕进行合理分档。资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源于《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报告》〔6〕,评价指标见表1。其中X1为建证率,X2为建卡率,X3为卡介苗接种率,X4为卡疤率,X5为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X6为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率,X7为麻疹疫苗接种率,X8为四苗全程接种率,X9为乙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服务形式和服务周期对计划免疫基础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方法:按两阶段PPS法抽取审评单位,调查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服务周期和基础免疫接种率,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予以质量控制,并应用SAS6.12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冗余度分析。结果:免疫服务形式与服务周期和儿童计划免疫基础免疫接种率两组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P<0.01),X1(乡集中接种)、X4(周旬接种)和X6(月接种)与基础免疫接种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X3(入户接种)、X7(按双月接种)、X8(其他周期接种)则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以X3(相关系数-0.339)和X8(相关系数-0.727)作用最为显著;Y1~Y77项接种率指标对典型变量的贡献大致相同,其中Y6(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稍低。结论:X3(入户接种)、X7(按双月接种)、X8(其他周期接种)是目前影响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基础免疫接种率提高的最主要免疫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2001—2003年适龄儿童EPI疫苗与未接种原因间的对应关系。方法将5种EPI疫苗作为行变量,10种未接种原因作为列变量,借助SAS6.12进行对应分析。结果C4(接种点太远)、C2(不知道接种地点时间)、C10(户口原因)是导致BCG、OPV未接种的主要原因;C8(接种时无疫苗)、C9(收费太贵)与HBV未接种关系最为密切;C3(接种顾忌)、C6(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是DPT未接种的主要原因;C7(孩子患病)是MV未接种的主要原因;另外,HBV和C1(不知道要接种)在因子载荷图上表现出强有力的拉力,构造因子载荷图基本框架。结论对应分析法可获得五种EPI疫苗与未接种原因对应关系的满意专业解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未接种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中系统性影响因素,为采取进一步措施以提高疫苗接种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池州市64家接种单位连续18个月的23项疫苗接种率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初始公因子,当初始公因子专业含义不够明晰时进行变异最大正交旋转,以获得符合实际的因子载荷矩阵并予以专业上的解释。统计分析借助SPSS13.0完成。结果KMO统计量为0.873,满足因子分析要求。考虑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专业意义,本文提取前4个公因子,第1~4公因子依次可解释59.25%、13.43%、5.73%和4.17%的全部信息量,累计贡献率为82.58%(超过70%),因子提取效果理想。第1~4公因子专业含义分别为"基础免疫"、"疫苗替代"、"加强免疫"和"乙肝首针",其专业解释与全市实际现状契合良好;尤其是以往不够重视的"疫苗替代"因子和"乙肝首针"因子对疫苗接种率管理的负面影响,须引起足够关注。结论因子分析法为接种率监测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对影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内在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诊断",其实用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