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发生于颜面、胸、背,尤多见于青年面部,形成粉刺、丘疹、脓胞或结节损害。青年在发育期间,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增高,使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脂分泌增多,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皮脂瘀积、堵塞,加上灰尘和微生物的入侵,引起发炎。  相似文献   
2.
温病的治疗一般都以清热养阴为总則,选用寒凉之品。而把温热药作为温病的禁忌,只在变证或挟寒证才可用之。然而寒凉药与温热药合用也是治疗温病不可忽视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温疫论为吴又可所著,成书于1942年,是医学史上温病学说的一部专著,全书虽未引古经一语,却对温疫的病因,病理传变和治法方药,提出较完整的,新的学术见解,为后世治疫有绳墨可循。对祖国医学中的温疫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将本人初读《温疫论》的几点体会,略述于后: 一、病因上的突破在《温疫论》成书以前,对温疫的病因都认为是“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应暖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这种气候的反常造成温疫的发生。但吴又可却认为,虽然气候的异常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的舌诊方法与现代影象技术结合,系统反映了温病卫、气、营、血全过程连续动态的活体舌诊影象内容。对探讨当前实际热症舌象规律及其形成原理,对比前贤医籍描述与当今临床实际舌象变化均是客观实质性素材;对温病舌诊形象化教学,对临床医师提高温病诊疗技能和舌诊研究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140例温病热入营血患者舌质变化的临床观察研究,对前人“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的理论进行验证,发现红绛舌质39例(27.86%),认为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大量的补液、补充电解质等综合治疗有关,故舌质红绛并非热入营血的必具指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