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患者男性,6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窦性p-P间距0.85s,频率71次/分。呈长P-R间期型文氏阻滞(即文氏周期的第1个P-R间期则延长),呈4:3下传,为交接区双层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应用阿托品后(图1下行)文氏现象消失,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仍存在。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长P-R间期文氏型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A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0岁。因心悸3天,临床诊断“心肌炎”于1984年9月10日入院。患者6年前曾有心悸和心律不齐史,体检除心律不齐外未见异常。住院期间多次心电图复查均为左房心律伴不同程度的外出阻滞、房性并行心律等。经治疗1月,异位心律尚未消失出院。1984年11月4日再次住院,经治疗心电图恢复为窦性,于同年12月3日出院。出院后连续3次心电图复查均为窦性心律。图1为1984年9月8日心电图。图中P为逆传型。P_1直立,P_(V1)直立或负正双相,P_(Ⅱ、Ⅲ、aVF、V_5、 V_6)倒置,为左房心律。在下行Ⅱ导联梯形图A行中可见P~--P~-间期  相似文献   
3.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性,73岁。临床诊断:颈性晕厥。Ⅱ_(a-d)导联为连续记录。P-P0.74-0.76s,无干扰的P-R0.16s,下传的QRS呈rs型,多数P波破干扰未下传或下传速度减慢。其余QRS波形态多样。①呈“R”型畸形。如R′_(1、3、5、7、9),为室性异位搏动,配对间期0.51-0.56s。每一R′后均有1-3个同向较窄而畸形的R′波,为此类异位搏动外传径路不同或干扰所致。最短R′-R′间距0.75-0.80s,均明显大于最短配对间期。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散在出现。可见的两对窦性P-P间期均为1.42s(42次/分),均紧邻QRS波前缘及终末部,与QRS波无传导关系。QRS波为交接性逸搏心律,R—R间期1.36s,频率44次/分。无干扰的R波其后均有一逆行P波,R-P间期0.15s。全图仅有5个窦性P波,15个R波,二者之比为1:5。若以相邻的P-P间期计算,则为窦性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指的阻滞是在房室交接区允许正常下传的频率范围内,室上性激动发生下传中断,不是下传延缓。就体表心电图而言,以室上性激动下传阻断个数的多少。表示阻滞的严重程度。心电学专著中对高度房室阻滞(AVB)定义的叙述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①高度AVB是指在“合适”的房速(≤135次/分)时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连续的室上性激动不能下传心室.这种传导障碍必须是阻滞引起;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洛酮(Naloxone,NLX)是阿片受体的专一拮抗剂。临床上除用于麻醉镇痛药物过量或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外,近年来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非麻醉药物(乙醇、安眠药类等)过量或中毒、休克、脑梗塞、心肺脑复苏、新生儿窒息等应激性疾病的抢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上述疾病中,体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大量增加,特别是β-内啡肽(β-EP)释放增加,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心血管系统,导致血压下降,还可抑制前列腺激素和儿茶酚肤的心血管效应,构成病理生理的重要环节。这就为NLX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现结合文…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1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期0.78~1.12s(77-52次/分),为窦性心律不齐。图中可见单个、成对或连续3次以上的室性异位节律,R'-R'间距不等(0.78~1.16s)。Ⅱ cR为室性融合波。ⅡaR3~R6的R-R间距逐搏缩短,呈文氏型外传阻滞。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5 5岁。入院前 1d活动后感心慌、心前区不适 ,休息数分钟后症状消失 ,未予重视。此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2次 ,均休息后缓解。入院前 30min ,晨起后突然感心前区不适 ,较前明显加重 ,有紧缩感 ,并感头昏、眼花、心悸、胸闷、大汗 ,休息后上述症状未缓解来院急诊。以冠心病、心律失常。于 2 0 0 1年 5月 19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 ,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心电图 (急诊室 8∶10 )示 :二度Ⅰ型AVB(图 1A)。心肌酶谱 (5月 19日应用阿托品后 ) :CK 4 3U L ,AST 83U L。 5月 2 0日CK 116 4U L…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患者,男,22岁。因阵发性胸闷、气短、休息时明显一天,于1979年5月15日就诊。无风湿及慢性扁桃腺炎史。体健,好运动。查体:双肺正常,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心率48次/分,血压正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9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广泛心肌缺血。心电图显示肢体导联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本文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P波形态可分为正常窦P(如P_(3、7、10、14、16、18、22))和呈M型或类弧形P波两类,异常P波时限增宽。各型下传心室的P-R间期基本恒定为0.20 s,下传的QRS波形态一致。P-P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