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皱缩方式对囊胚玻璃化冻融后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体外受精(IVF)/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病人冷冻或移植后的246枚囊胚,随机分为对照组(囊胚不进行皱缩,直接玻璃化冻融)、激光皱缩组(囊胚采用激光打孔法使其完全皱缩后行玻璃化冻融)、机械皱缩组(囊胚采用机械挤压法使其完全皱缩后行玻璃化冻融),每组82枚。比较三组间的复苏率和孵出率。结果激光皱缩组和机械皱缩组囊胚玻璃化冻融后的复苏率和孵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机械皱缩组和激光皱缩组的优质囊胚孵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激光皱缩组优质囊胚复苏率及孵出率均高于机械皱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皱缩组和激光皱缩组的劣质囊胚复苏率、孵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激光皱缩组劣质囊胚孵出率高于机械皱缩组(P 0.05)。结论人工皱缩去除囊胚腔液能够显著改善囊胚玻璃化冻融复苏结局,而激光法皱缩是最佳的人工皱缩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周期受精卵原核评级及胞浆晕出现与否在预测胚胎体外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体外受精周期D1受精卵原核评级及胞浆晕出现情况与卵裂率、D3可冻胚胎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转化率、可冻囊胚转化率、优质囊胚转化率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D1受精卵原核评级为Z1、Z2、Z3组的D3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转化率、可冻囊胚转化率均高于Z4组受精卵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原核评级Z1组囊胚转化率高于Z3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胞浆晕出现组胚胎发育参数高于无胞浆晕出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核评级为Z1、Z2、Z3的受精卵胞浆晕出现组胚胎发育参数高于无胞浆晕出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原核评级为Z4的受精卵有胞浆晕组仅D3优质胚胎率高于无胞浆晕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3移植周期中,移植胚胎胞浆晕出现与否在不同分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周期受精卵原核评级及胞浆晕出现与否可以用于预测胚胎体外发育潜能,但移植胚胎胞浆晕出现与否无法预测胚胎种植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概述毛细管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方法查阅近几年中国医药学期刊的报道,整理分析。结果在中药分析、手性药物分析、药物杂质检查、中药有效成分分离及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结论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速度以及样品少、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EC)与常规体外受精(IVF)胚胎质量的关系,评估EC能否作为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一个预测指标。方法对619个IVF周期共3 646枚正常受精胚胎进行早期卵裂观察和第3天(D3)卵裂期胚胎质量评估;对其中682枚D3优质胚胎和2 180枚D3非优质胚胎进行囊胚培养,于第5天(D5)和第6天(D6)进行囊胚期胚胎质量评估。根据EC观察结果,将胚胎分成三组:EC组、原核消失(PNBD)组和原核还在(NPNBD)组。结果 D3胚胎平均卵裂球数EC组胚胎显著多于PNBD组和NPNBD组(P 0. 05),NPNBD组最低; D3优质胚胎率EC组与PNB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是两组均显著高于NPNBD组; EC组D3可冻胚胎率和D3可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PNBD组和NPNBD组(P 0. 05),NPNBD组最低。D3优胚行囊胚培养,D5囊胚形成率和D5优质囊胚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5可冻囊胚率PNBD组显著高于NPNBD组(P 0. 05);总囊胚形成率、总优质囊胚率和总可冻囊胚率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3非优胚行囊胚培养,EC组D5囊胚形成率、D5优质囊胚率、D5可冻囊胚率、总囊胚形成率、总优质囊胚率和总可冻囊胚率均显著高于PNBD组和NPNBD组(P 0. 05)。结论发生EC的胚胎发育速度较快,更容易发育成高质量的D3卵裂期胚胎,EC可以作为D3胚胎质量的一个预测指标。早期卵裂D3优质卵裂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结局与非早期卵裂D3优质胚胎相比没有明显差异,EC可能不足以作为D3优质卵裂胚胎囊胚体外发育潜能的额外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鹿鞭及其伪品指纹鉴定方法,开发鹿鞭DNA检测试剂盒.方法 采用改良的SDS方法从鹿鞭及牛鞭基因组中提取DNA.以鹿鞭线粒体细胞色素b作为靶基因,设计鹿鞭特异性引物,利用现代DNA指纹技术,研制了鹿鞭DNA提取和检测试剂,建立鹿鞭指纹鉴定方法,开发出鹿鞭DNA检测试剂盒.结果利用PCR指纹技术提取的鹿鞭基因组DNA为21000 bp,纯度为1.80±0.10之间;应用特异性引物可准确鉴别鹿鞭及牛鞭样品,鹿鞭特异性扩增产物DNA分子片段为307 bp,而牛鞭及阴性对照无扩增条带;自主研发鹿鞭DNA检测试剂盒经反复冻融依然有效,多次进行特异性、稳定性和重现性试验,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鹿鞭DNA检测试剂盒可作为鹿鞭鉴定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客观、准确、方便,可有效区分鹿鞭及其伪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行IVF/ICSI男性患者染色体多态性发生情况及其对精液质量和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2 370例行IVF/ICSI男性患者染色体核型,统计染色体多态性类型、发生率及占比;根据相应的纳排标准,最终纳入研究对象2 206例,其中染色体多态性患者146例,按照染色体核型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常染色体长臂次缢痕改变;B组:D/G组染色体短臂多态;C组: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D组:Y染色体多态),比较4组染色体多态性患者与染色体正常患者的精液质量与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的差异。结果:①IVF/ICSI男性患者中,染色体多态性154例,总发生率6.50%;其中常染色体长臂次缢痕改变34例,发生率1.43%,占比22.08%;D/G组染色体短臂多态82例,发生率3.46%,占比53.25%;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26例,发生率1.10%,占比16.88%;Y染色体多态10例,发生率0.42%,占比6.50%;混合多态2例,发生率0.08%,占比1.42%。②D组精子总数低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低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D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3.5)%vs(41.5±21.1)%,P=0.027)],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多态性组精子DFI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多态性组之间相比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组正常精液比例低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弱精子症比例高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少弱精子症比例高于正常组和其他多态性组,D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vs 8.0%,P=0.041),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G组染色体短臂多态是IVF/ICSI男性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多态性类型,Y染色体多态对精液质量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其他类型染色体多态性对精液质量和精子DNA完整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的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过去十余年无指证剖宫产的增加,近期中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其呈上升趋势.这将严重威胁孕产妇的健康.早期诊断,合理的临床分型,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是目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时差成像技术(time-lapse)培养与常规培养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593个周期的胚胎发育数据,其中time-lapse培养组(TL组) 351个周期,常规培养组(CO组) 242个周期,比较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冻胚胎率、可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和可冻囊胚率的差异。结果 (1)两组在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平均获卵数、平均MII卵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 TL组和CO组在1PN受精率(3. 14%vs 3. 54%)、≥3PN受精率(7. 36%vs 8. 74%)和不明受精率(2. 16%vs 2. 75%)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TL组的2PN受精率显著高于CO组(71. 44%vs 64. 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TL组和CO组在总卵裂率(98. 26%vs 98. 54%)、2PN卵裂率(98. 84%vs 98. 90%)和可用胚胎率(78. 69%vs 77. 30%)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TL组的优质胚胎率(45. 21%vs 41. 92%)和可冻胚胎率(62. 16%vs 54. 47%)显著高于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 TL组和CO组在囊胚形成率(64. 71%vs 67. 80%)、优质囊胚率(20. 59%vs 19. 42%)和可冻囊胚率(33. 79%vs 34. 12%)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ime-lapse培养对胚胎的发育没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并可以提供更多胚胎发育信息来用于胚胎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