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甲泼尼龙降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泰山医学院附属成武医院胸外科234例行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食管癌术后早期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80 mg甲泼尼龙治疗为观察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将食管癌术后7 d内发生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炎定义为急性呼吸衰竭,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特征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37)。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不愈合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70,P=1.000)。观察组C-反应蛋白在术后第2天水平较低(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甲泼尼龙是一种保护因素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P=0.046,OR=0.206)。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甲泼尼龙可降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甲泼尼龙可减轻外科手术应激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是早期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甲强龙是否能降低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方法:收集在2015年11月和2016年1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234个行食管癌手术患者,实验组食管癌术后早期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强龙80mg,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将食管癌术后7天之内发生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肺炎定义为急性呼吸衰竭。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4.2+8.7岁。对照组151例,实验组8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具有可比性。在实验组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37)。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不愈合的发生率之间没有差异(P = 0.57,P = 1)。实验组C-反应蛋白在术后第2天的水平较低(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甲强龙是一种保护因素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P=0.046,OR=0.206)。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甲强龙可降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实验室数据表明,以甲强龙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外科手术应激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及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及各个测评功能区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7.0% vs 44.2%)、胸胃综合征(2.3% vs 14.0%)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出院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2.6±10.4)分 vs(73.8±9.9)分]和满意度(48.8% vs 27.9%)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 FD、SD 测评功能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4±1.2)分 vs(15.3±1.1)分,(14.5±1.2)分 vs (15.6±1.4)分;均 P<0.05],AD、MF、SA 测评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7±2.3)分 vs(18.9±2.6)分,(12.6±1.1)分 vs(11.8±1.2)分,(8.2±0.7)分 vs(7.6±0.8)分;均 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是胸外科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减少其发生率和提高其治愈率是胸外科临床医师都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虽然技术水平提高、围手术期管理加强等,但吻合口瘘依然发生。对已发生的吻合口瘘的治疗,营养支持是关键。自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院共实施食管贲门癌实施186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3.7%),院外转入2例。采用微创介入技术经鼻胃管置入空肠上端实施肠内营养保守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的变化以及与传统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3例脑梗死病例和46例脑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栓弹力图(TEG)的5项主要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或α角(Angle)、血栓最大幅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和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imer)以及血小板数量(PLT)。 结果 3组的K值、Angle、MA值、CI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无明显差异;脑出血组的Angle、MA值、CI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脑梗死组患者的Angle、MA值、C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脑出血组的K值高于脑梗死组(P<0.05);脑出血组的PLT低于脑梗死组(P<0.05);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脑出血组的APTT低于脑梗死组,PT、D-Dimer 高于脑梗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FIB、TT无明显差异;血栓弹力图的R值与APTT,K值与PT,Angle、MA和CI与FIB、PLT均呈正相关;而K与FIB、PLT,MA与PT、TT,CI与PT、APTT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在急性发病期凝血状态复杂,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存在片面性和不及时性,而采用血栓弹力图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真实的凝血状态,以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