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右大腿肿块18年,再发4个月,于2000年3月14日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入院前曾先后手术切除肿块6次,术后病理均为脂肪瘤。术后复发间歇期最长4年,最短约6个月。未做任何其他辅助治疗。4个月来肿块增大较前几次明显加快。无右下肢神经、血管受压表现。无明显消瘦、乏力。胃纳可,大小便正常。入院时查体:t36.6℃,R18min-1,P86min-1,BP18/13kPa,右大腿较左大腿明显增粗,周长约75cm,左侧约50cm,内侧一长约25cm“X”形手术瘢痕,瘢痕处可触及一大约35cm×3…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0岁。因上腹部疼痛伴畏寒、发热1月余,全身黄染4d,于1999年1月23日收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入院查体:t37.60C,R20min-1,P80min-1,BP19/13kPa,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右上腹肌紧张,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阳性。总胆红素75μmol/L,直接胆红素51.1μmol/L,间接胆红素24μmol/L,碱性磷酸酶1066U/L,谷胺酰转肽酶919U/L。尿常规:BIL2+,URO1+,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CT示:胰头区一高密度灶,胆道系统明显扩张。B…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4月~2017年4月,我科对9例桡骨远端包括茎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管型钢板固定较小骨折块、微型掌指骨钢板固定较大骨折块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32~78岁。左侧5例,右侧4例。患者均属于桡骨远端包括茎突骨折,骨折块分离。1. 2治疗方法臂丛麻醉或全身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比伴有大转子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06月,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PFNA髓内钉治疗伴有大转子不稳定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骨折病例。20例采用梨状窝为进针点,20例采用大转子顶点为进针点。对术中操作时间及术后力学稳定作比较。结果 40例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但对于术中操作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力学稳定,梨状窝进针点更优于大转子顶点进针点。结论大转子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梨状窝进针点可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道镜取石术,观察组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感染率、远期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χ~2=9.31,P=0.00)。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治疗首次、复发及残留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出血少、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同时降低远期复发率,是安全、可靠、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髌骨骨折选择2种不同的切口对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的临床意义。方法笔者自2008-04—2013-12将诊治的134例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随机分为A组(采用经典的横切口)和B组(采用纵切口)。比较2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原因。结果 A组获得平均16.7(14~23)个月随访,出现术后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2.99%。B组获得平均17.4(15~24)个月随访,发生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11.94%。2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43)。结论纵切口是目前治疗髌骨骨折主要选择,由于髌骨骨折的受伤机制的特殊性和髌前皮肤软组织损伤的隐蔽性,增加切口感染危险性,手术前需对皮肤软组织进行评估,以确保应用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份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分泌物采用BD Phonix 100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02份标本中41份分离培养出细菌,占40.2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检出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21.95%、17.07%和14.63%。革兰阳性球菌占53.66%,革兰阴性杆菌占41.46%,葡萄球菌仍是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耐药的葡萄球菌是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切口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对分泌物进行常规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