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低视力的病因。方法 :随机选取 2 0 0 0年以来低视力患者 2 0 3例 ,其中男性 1 4 0例 ,女性 6 3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5 4岁 ,平均年龄 (2 4 4 8± 1 8 81 )岁。使用的是WHO于 1 973制定的低视力的诊断标准 ,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归类。结果 :本组中低视力的患者男性高于女性 ,比例为 2 2∶1。先天性眼球震颤占 2 3 6 % ,高度近视占 1 7 2 %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和先天性眼球异常各占 1 1 8%。先天性眼球异常和遗传性疾病占 71 8%。结论 :先天性眼球异常和遗传性疾病是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考虑是由遗传、先天的或围产期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阿托品凝胶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效果。方法:对58例青少年116眼用1%阿托品凝胶滴眼,隔天1次,治疗6个月后观察视力、屈光度、眼轴和晶状体厚度的改变并进行比对。结果:治疗后视力、屈光度和眼轴、晶状体厚度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阿托品凝胶治疗能中止或明显抑止青少年近视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远视眼的屈光演变规律。方法观察136例(272眼)远视儿童,年龄4~9岁,平均(6.02±1.25)岁,每年应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1次,连续3年观察远视度数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4~9岁年龄组儿童远视眼的远视球镜部分和远视散光部分;远视屈光度数(球镜)部分逐年降低,平均降低0.41D,每年平均降低的幅度相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远视眼远视屈光度(球镜)部分逐年降低,平均每年降低幅度相近,远视散光部分变化较小;儿童远视散光90%为顺规性散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传统综合治疗前后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近视屈光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2007~2009年在广西视光中心弱视门诊行传统综合治疗的近视性弱视患者45例(82只眼),前瞻性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近视屈光度,并对治疗前后屈光动态按患者弱视程度、近视程度和疗效等特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1)治疗后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高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综合治疗前后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近视屈光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07—2009年在广西视光中心弱视门诊行传统综合治疗的近视性弱视患者45例(82只眼),前瞻性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近视屈光度,并对治疗前后屈光动态按患者弱视程度、近视程度和疗效等特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治疗后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高于治疗前(P〈0.05);球镜、等效球镜的年均变化为(0.49±1.09)D/年和(0.54±1.09)D/年;等效球镜年均增长在1.00D以内(占91.5%)。(2)轻、中、重度弱视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动态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轻、中、高度近视程度的弱视眼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动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疗效的弱视眼屈光度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综合治疗对近视性弱视患者近视屈光度增长影响甚微,重度弱视程度的患者屈光动态变化低于轻、中度弱视患者。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村视力残疾病因调查及助视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力残疾的病因及临床常用助视器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WHO(1973)制定的盲与低视力的诊断标准,在广西12个县市选取视力残疾(盲及低视力)患者共203例,分少儿组和成人组,经严格眼科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病因统计分析;同时配戴远用或近用助视器,观察视力康复的程度.结果少儿组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是先天性眼球震颤占31.68%,成人组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是高度近视占21.11%.在配戴了远用助视器后,脱盲率达44.4%,脱残率达85.41%;配戴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0.5的病例占总数的86.84%.结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是少儿组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高度近视是成人组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助视器对盲及低视力患者的视力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助视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87年我国残疾人调查结果 ,估计我国目前有视力残疾 12 0 0万左右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低视力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各方面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1~ 4〕。现将我院的 2 0 0 1年以来所进行的低视力康复病例 2 0 3例进行报道。1 对象、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我科低视力门诊 2 0 0 1年以来的低视力患者及 2 0 0 2年到广西各地进行低视力康复的病例共 2 0 3例 ,其中男性 14 0例 ,女性 6 3例 ,年龄最小是6岁 ,最大 5 4岁 ,平均年龄 (2 4 4 8± 18 81)岁。1 2 材料 :使用的光学助视器是由北京同仁医院和长春兵工厂供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WaveScan波前像差仪测量低阶像差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2008-04~10来我院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91例,按年龄分A,B两组,A组行波前像差仪和散瞳检影检查,B组行波前像差仪和小瞳检影检查,将所得结果的球镜、柱镜、柱镜轴向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WaveScan波前像差仪检测的球镜、柱镜及其轴向与散瞳检影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WaveScan波前像差仪验光结果与小瞳检影结果在球镜、柱镜及其轴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瞳检影结果的均值比散瞳检影结果的均值更接近于像差仪检测结果均值,并且小瞳检影比散瞳检影与波前像差仪的低阶像差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男性的右眼瞳孔直径大于左眼直径,女性也是类似的结果。结论应用WaveScan波前像差仪在暗室原瞳状态下测量眼的低阶像差与客观检影验光结果存在差异,此差异可能与存在调节和不同验光方法的精确性不同有关,提示运用波前像差仪检测低阶像差仍需克服调节、瞳孔直径个体差异和患者配合程度等混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生子屈光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视光门诊就诊的24对双生子屈光不正病例,运用左右眼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对屈光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经配对t检验表明:24对双生子等位眼的球镜、柱镜、总屈光度和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相关性分析表明:24对双生子双眼的球镜、柱镜、总屈光度和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6、0.60、0.96、0.94,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每对双生子的屈光度相近,其中以总屈光度的相关性最高,说明遗传是影响双生子屈光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