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背和足底的动脉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解剖了100个足标本,观察了足背和足底动脉的分布。足背动脉的外径平均2.47mm,其中外径小于1.5mm的有8%。典型足背动脉缺乏的为4%。足背动脉起点异常的5%。此外,作者还观察了足背动脉的行程,动脉主干与(足母)长伸肌腱、以及腓深神经的位置关系。足背动脉的分支中,内、外踝前动脉均以起在踝关节水平者较多见。跗内侧动脉较细,数目及大小均多变化,通常有1~2个较显著的分支。跗外侧动脉较粗,位置亦较恒定,其外径平均1.56mm,以位于距骨头颈连接水平者为最多见。低位弓状动脉出现35%,其中发出第二至四跖背动脉的典型弓状动脉仅见17%。跖背动脉的起始变化最多,基本上可归纳为背侧、跖侧、跖背侧起始三类。第一跖背动脉起自背侧及跖侧者数字相近。第二至四跖背动脉自跖侧起始者稍多于背侧,但同时起自跖背侧者并不少见。所谓跗骨窦动脉实际上应包括来自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的二个分支,二支常同时存在。足底动脉主干的位置、行径比较恒定。胫后动脉的外径平均2.6mm,其分歧部位恒位于分裂韧带下缘附近。足底外侧动脉大于足底内侧动脉的有82%。在足底动脉弓的形成中,足底深支常居优势(71%)。跖底动脉均以起自足底动脉弓者居多数,相邻跖底动脉可共干起始,起自足底内侧动脉或足底外侧动脉者为数较少。第一至三跖底动脉的外径很少变化,但第四跖底动脉的行径则有变异。最后,作者重点讨论了有关足背动脉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足底浅动脉弓在人类的残遗。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计算机分析统计了118例(236侧)颞下颌关节的12项骨性指标及10项颅面指标的正常值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颞下颌关节各项指标之间、颞下颌关节与颅面各主要指标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说明颞下颌关节,特别是关节窝和髁突的形态大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由于颅面诸指标与颞下颌关节主要指标之间高度相关,因而本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由颅面特征指标推算髁突形态的回归方程。本文的结果可为该关节的形态研究及人工关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下頜光弹的等倾线图,描绘出主应力迹线规迹。在下颌侧位X线照片和去除唇侧及颊侧密质骨板的标本上,观察骨密质和松质的配布,以及骨小梁的排列和方向,试行探讨骨小梁方向与主应力迹线的关系。用光弹法求得的主应力迹线有两个系列:S_1系在下颌体近水平方向,在下颌支近垂直方向分布;S_2系力线与S_1系诸力线呈正交。在标本和X线照片上,主应力迹线规迹不同程度地在骨小梁的排列上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4.
对8例新鲜尸体的踝关节在完整胫腓骨与腓骨部分切除时的外踝上下和侧向位移变化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腓骨部分切除后,外踝无论是上下位移还是侧向位移都显著增加,表明完整的腓骨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具有相当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的进展,解剖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解剖学研究方法已从古老的单纯解剖方法进展到以实验方法为主体,新的研究方法从光镜、电镜到生物物理方法、组织化学方法、同位素示踪、细胞组织的活体研究以及体外培养等方法的应用。因此,近代的解剖学,主要是在其与组织细胞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相交界的边缘方向上发展。生物力学则是研究生物与力学有关的问题,也是年轻的边缘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五种哺乳动物及人的滑膜内衬细胞的超微结构。滑膜内衬由1~3层细胞组成,主要是A型细胞和B型细胞二种类型,也有少数介于这二种类型的中间形态的AB型细胞。讨论了分型的依据和各类细胞的功能意义,以及不同种动物内衬细胞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00侧(成年尸体50具、男38、女12)颈外动脉及其分子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其结果如下: 一、颈外动脉起始平面颈外动脉起始平面,最高可超过舌骨,最低至甲状软骨下部,位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间(63%),位于甲状软骨(30%),位于舌骨大角(6%),高于舌骨(7%)。二、颈总、颈外和颈内动脉的外径本文测量了100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的外径。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8.
中国解剖学会1984年学术年会于10月19日至24日在郑州举行。19日为开幕式及大会报告。会议由理事长吴汝康教授主持。何光篪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大体解剖学的两个水平一个差距”的报告。一、专业组活动情况解剖专业组会议共进行了四天。出席会议的有150人。本届年会收到的大体解剖学论文(摘要)共有633篇,其中在会议上宣读的68篇。郑思竞教授作了“脊柱应用解剖学和理论研究”的专题报告。出席本届年会的中青年代表,较历届有显著的增长。不少中青年同志在科学研究中成绩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吻合血管的胸前部皮瓣移植,我们对与皮瓣密切相关的胸廓内血管及其穿支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的研究。本文在76具成人尸体上,(男42,女34)(大多数尸体经动脉注入着色乳胶)观察和测量了作为胸三角肌区皮瓣的内侧血管主干:胸廓内动脉、静脉及其穿支的位置、外径,各肋间隙的宽度,胸横肌的止点。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了胸廓内动脉穿支的外径;另外对二例新鲜材料,作了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0.
作者于1955—1980年间,在学生实习和标本制作所用的尸体中,陆续发现食管后异常右锁骨下动脉7例,其中儿童4例(男1,女3),成人3例(男2,女1)。一、异常右锁骨下动脉的起点和行径异常右锁骨下动脉通常在左锁骨下动脉起点的下方,起自主动脉弓与胸主动脉移行部,经食管与脊柱间向右上行,达右侧斜角肌间隙。异常右锁骨下动脉口径的平均值,儿童0.40±0.15厘米。成人0.74±0.05厘米;由起点至前斜角肌内侧缘的长度:儿童4.1±0.41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