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②随Duke分期进展,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逐渐增高,DukeD、C期分别与DukeB、A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③病例组高、中分化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与低分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是反映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利用含丰富多缩戊糖的玉米芯,在硫酸作用下,水解成木糖的反应条件,讨论了温度、酸度和反应时间对水解液质量和收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水解液的质量对净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老年胆胰疾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并发症,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老年胆胰疾病患者116例,均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并探讨防治措施。结果全部患者中行治疗性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成功105例,转为开放手术11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成功率为90.52%。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5例、出血2例、穿孔1例、造影剂反应8例、腹泻3例、急性胆管炎2例、呼吸抑制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97%,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或好转,未发生一例患者死亡。结论治疗性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对老年胆胰疾病可起到良好的疗效,加强观察和防治,可减少并发症及其严重后果,在临床应用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食管支架置入,可以有效地缓解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的吞咽困难,也是治疗食管气管瘘的方法之一,但是支架置入后,由于肿瘤生长、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所导致的再狭窄,尚无满意的解决方法。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应用高频电流将氩气流电离,以非接触性方式达到组织凝固的方法,为解除支架置入后梗阻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我们经内镜应用APC治疗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11例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IBS组IFNγ-、IL-12水平有升高趋势;IL-4及IL-10水平显著降低;pIBS组IL-12水平呈增高趋势,IFN-γ水平升高;pIBS组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非pIBS组IL-12、IFN-γ呈降低趋势,非pIBS组IL-4、IL-10水平呈增高趋势。结论受感染因素影响,腹泻型IBS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产生失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亮菌甲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IL-1β、IL-4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住院的病变累及部位在直肠和乙状直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亮菌甲素治疗组(I组)、亮菌甲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Ⅱ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Ⅲ组)。I组予以生理盐水100ml,加入亮菌甲素10nag灌肠治疗,每晚1次;Ⅱ组予以生理盐水100ml,加入亮菌甲素10mg和地塞米松5mg灌肠治疗,每晚1次。Ⅲ组予生理盐水100ml,加入地塞米松5mg灌肠治疗,每晚1次;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血清IL-4和IL-1B的变化。结果三组均治疗4周后,I组的总有效率为90.O%,II组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Ⅲ组70.0%(P〈O.05)。I组和Ⅱ组的IL-4与治疗前及Ⅲ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IL-1B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亮菌甲素治疗病变累及部位在直肠和乙状直肠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有助于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IL-4和降低IL-1β,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机体的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获得重组表达、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并研究其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法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克隆肠毒素A基因(se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sea,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SEA在白细胞介素2(IL-2)参与下,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进行动物免疫实验,检测其免疫增强效果.结果 纯化后的SEA产量大约为40 mg/L菌液,SDS-PAGE分析在27 kD处有单一的目的条带;与对照组相比,SEA在IL-2的参与下与抗原共同免疫,抗体效价提高2.5倍.结论 SEA能够明显增强抗原的免疫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长托宁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应用长托宁治疗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48例作为治疗组,并将过去使用阿托品治疗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神经系统损害的43例既往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中毒症状持续时间、不良反应、胆碱酶活力恢复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M样症状及中枢神经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用药次数及用药量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长托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阿托品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用ELISA法对IBS患者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D-4、IL-10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IBS患者体内免疫应答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外周血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 1.同正常组比较,腹泻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的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P〈0.05);Th1/Th2的比值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5)。2.同正常组比较,便秘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Th1/Th2的比值较正常对照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泻型IBS患者PBMC体外培养时Th1、Th2细胞因子产生了失衡,Th1/Th2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呈Th1优势反应。便秘型IBS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较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便秘型IBS患者Th1/Th2反应仍趋于平衡状态,Th1/Th2反应可能对其发病并无重要影响,亦进一步说明不同分型的IBS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程度、食管动力学变化及酸暴露三者相互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行胃镜检查确诊为GERD患者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48岁,分为NERD组12例和RE组53例,RE组按洛杉矶分级标准分为A、B、C、D组,选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及24 h动态食管pH值监测。结果 B~D组LES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NERD组(P<0.05),RE各组食管括约肌上10 cm压力、食管收缩幅度、无效食管运动发生率与对照组和NER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ESP、食管收缩幅度与食管损伤程度均呈负相关(r=-0.41,-0.48,P<0.05)。 NERD组和RE各组24 h动态食管pH值监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DeMeester评分、酸暴露率和反流周期数均显著低于NERD组(P<0.05),A组合计反流时间、食管酸清除时间、最长反流时间与NERD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DeMeester评分与食管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r=0.56,P<0.05)。酸暴露组食管收缩幅度和无效食管运动发生率与非酸暴露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ERD食管黏膜损伤与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食管推进性蠕动功能障碍及酸暴露有关,食管推进性蠕动功能障碍是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