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分析21例严重肝外伤病例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认为清创性肝切除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及时准确处理并发症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移植胚胎肝细胞减轻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孕14 d的BALB/C小鼠胚胎肝细胞移植到雌性BALB/C小鼠肝脏,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6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3个月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浓度及肝脏羟基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SRY)表达来确定移植的胚胎肝细胞在肝内的增殖分化.结果 移植胚胎肝细胞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HA和LN的水平(P<0.01).胚胎肝细胞移植组肝脏Hyp含量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移植组肝脏α-SM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胚胎肝细胞移植及诱导肝纤维化3个月后,胚胎肝细胞能增殖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占肝脏的30%~50%.结论 在诱导肝纤维化过程中,移植胚胎肝细胞有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高增殖分化的能力,并有效地减轻肝损害和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我院新近尝试对1例位置表浅且伴有严重肝硬化的肝癌病人进行腹腔镜下电灼治疗,此种治疗方法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海南地区胆结石患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98例胆结石患者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的结果及意义.方法:对1998年10月-2000年5月98例胆结石患者胆汁进行需氧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有47例细菌培养阳性,总阳性率48.0%.其中G-杆菌33例,大肠埃希氏菌占19例;G+球菌14例,肠球菌占8例.对G-杆菌敏感性最高有丁胺卡那霉素、泰能、菌必治,分别为88.9%、87.4%、75.4%,对G+球菌敏感性最高的有氨苄青霉素/舒巴坦、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分别为85.3%、83.6%、81.8%.结论胆结石胆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抗生素首选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等廉价的药物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术前及术中超声在小肝癌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oka-650与Aloka-500超声仪,腹部超声采用3.5 MHz探头,术中超声采用5 MHz或7.5 MHz探头,对术后病理证实的136例肝癌患者的术前CT、术前、术中超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68例共切除肿块71个,术前超声发现70个病灶(70/71,98%),术后1年复发率为13.2%(9/68)。试验组68例共切除肿块81个,术前CT共发现发现69个病灶(69/81,85%),术前超声与术中超声分别发现71个病灶(71/81,88%)与79个病灶(79/81,97%)(P<0.05),术后1年复发率为4.4%(3/68)。结论:术中超声能提高对细小结构的显示率,实施精准肝切除,力争多保留正常肝组织,防止术后肝衰竭,最大限度切除肝内病灶,减少肝癌术中病灶遗漏,对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与术中肿块的定位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乳头高分化乳头状腺癌局部切除治疗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乳头癌属Vater氏壶腹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根治的唯一方法,但因创伤较大,对年老体弱或伴发全身其它严重疾病时,不能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者,我们采用了自行设计的局部肿瘤切除方法治疗3例,取得了长期生存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例1,男,68岁,反复右上腹疼痛伴寒热2年,近期体重明显减轻入院。B超示胆囊结石,十二指肠镜发现十二指肠降部隆起病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针对肝癌是起源于成熟肝细胞的去分化还是肝干细胞的成熟受阻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胚胎肝干细胞癌变的可能性。 设计、时间和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12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70只,体质量20~25 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30只、实验组30只。另取孕14 d胎鼠用于制备胚胎肝细胞。 方法:3组小鼠麻醉后均行2/3肝切除。模型组诱导肝癌,在饮水中加入100 μg/L二乙基亚硝胺,连续饮用12周。实验组在诱导肝癌的基础上行肝干细胞移植,即分离的胚胎肝细胞经肠系膜静脉注射到肝脏,每只小鼠移植1×106个细胞。空白对照组仅行肝干细胞移植,同时饮正常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制备肝脏标本,取肝癌结节做连续切片进行指标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甲胎蛋白、胎盘型谷胱苷肽转移酶或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以分析肝癌的细胞来源和特征。 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有8只小鼠成功诱癌,其中7只为肝细胞性肝癌,1只为胆管细胞性肝癌;模型组有7只小鼠成功诱癌,其中6只为肝细胞性肝癌,1只为胆管细胞性肝癌;两组诱癌率、肿瘤病理类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实验组17.1%的肝细胞癌结节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染色阳性,胆管细胞癌结节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染色均为阴性。肝细胞癌结节表达甲胎蛋白和谷胱苷肽转移酶,而不表达细胞角蛋白19;胆管细胞癌结节不表达甲胎蛋白和谷胱苷肽转移酶,而表达角蛋白19。 结论:在诱导肝癌过程中移植的肝干细胞有癌变的潜能,并保持了胚胎肝干细胞未成熟的特征,仍表达谷胱苷肽转移酶和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诊断伴肝硬化小肝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伴肝硬化的小肝癌的价值。方法37例伴肝硬化的小肝癌患者手术及病理发现小肝癌病灶51个(直径≤3cm),回顾性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的结果,比较小肝癌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强化类型、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结果动脉期检出率为86.3%(44/51),门脉期为68.6%(35/51)。72.5%的小肝癌在动脉期为均一高密度灶。联合动脉期和静脉期后,其检出率分别增加至90.2%。结论动脉期扫描明显增加小肝癌的检出,两期结合能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5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5例。结果 术前确诊率为57.3%,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60.0%和84.0%,恶性肿瘤57例,占76.0%;良性肿瘤18例,占24.0%,肿瘤大小与良,恶性无关。肿瘤完整切除42例(56.0%)。姑息性切除23例(30.7%),活检10例(13.3%。结论 B超,CT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术前准备后尽早手术,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有望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
胚胎肝干细胞癌变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目前针对肝癌是起源于成熟肝细胞的去分化还是肝干细胞的成熟受阻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胚胎肝干细胞癌变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和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12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70只,体质量20~25 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30只、实验组30只.另取孕14 d胎鼠用于制备胚胎肝细胞.方法:3组小鼠麻醉后均行2/3肝切除.模型组诱导肝癌,在饮水中加入100 μg/L二乙基亚硝胺,连续饮用12周.实验组在诱导肝癌的基础上行肝干细胞移植,即分离的胚胎肝细胞经肠系膜静脉注射到肝脏,每只小鼠移植1×106个细胞.空白对照组仅行肝干细胞移植,同时饮正常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制备肝脏标本,取肝癌结节做连续切片进行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甲胎蛋白、胎盘型谷胱苷肽转移酶或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以分析肝癌的细胞来源和特征.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有8只小鼠成功诱癌,其中7只为肝细胞性肝癌,1只为胆管细胞性肝癌;模型组有7只小鼠成功诱癌,其中6只为肝细胞性肝癌,1只为胆管细胞性肝癌;两组诱癌率、肿瘤病理类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17.1%的肝细胞癌结节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染色阳性,胆管细胞癌结节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染色均为阴性.肝细胞癌结节表达甲胎蛋白和谷胱苷肽转移酶,而不表达细胞角蛋白19;胆管细胞癌结节不表达甲胎蛋白和谷胱苷肽转移酶,而表达角蛋白19.结论:在诱导肝癌过程中移植的肝干细胞有癌变的潜能,并保持了胚胎肝干细胞未成熟的特征,仍表达谷胱苷肽转移酶和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