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回顾性分析36例下颈椎损伤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Allen分型指导手术治疗,其中前路11例,后路8例,前后路联合17例。患者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发生,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3级)。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 P<0.05)。完善术前检查、明确诊断、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尽早手术及重视综合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方向与相邻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2-01—2015-01行PVP治疗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按骨水泥渗漏方向分为5组,椎体上缘渗漏组25例,椎体下缘渗漏组5例,椎体前缘渗漏组15例,椎体后缘渗漏组2例,椎体侧方渗漏组3例。观察各组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情况与骨水泥渗漏方向的关系。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2~3年,平均2.5年。50例PVP术后出现相邻椎体骨折12例,发生率为24.0%。椎体上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0例,椎体下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例,椎体前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例。统计学分析显示椎体上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的渗漏方向是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以椎体上缘骨水泥渗漏为主,而且相邻椎体骨折主要发生在胸腰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2011-08—2014-08诊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按照首次PVP术后是否再次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5例(术后出现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对照组85例。确定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百分比、有无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术前有无椎体内裂隙征、术后椎体前缘压缩角度矫正度数、后凸角度矫正度数这9个指标为PV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 110例获得随访2~3年,平均2.5年。110例中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25例,发生率为2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术前椎体内裂隙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骨密度是PV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V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因此PVP术后应该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继发骨折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改进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操作方法,探讨PV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征(intravertebral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边靶点穿刺及分次分期灌注骨水泥的PVP技术治疗伴IVC征的胸腰椎骨折26例,测量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26例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本组手术时间30~45 min,骨水泥注射量3~7 mL,平均4.5 mL。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2 d及末次随访以上四项指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23.1%),其中椎间盘渗漏2例,椎体前缘渗漏2例,侧方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1例,未出现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单边靶点精确穿刺及分次分期灌注骨水泥的PVP技术可明显减轻伴IVC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胸腰背痛,并能部分复位,改善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并可有效减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接受后前路减压前路内固定手术,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发生,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3级),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或断裂。植骨在3~6个月内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未发现钛网明显塌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27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脊髓损伤,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A级9例、B级15例、C级3例),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27例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提高1~3级.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术前增加(P均<0.05).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复位并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未见内植物松动、断裂.植骨在术后3~6个月融合.结论 下后路解锁、复位及减压联合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