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提前预判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确诊、系统治疗且有完整病案记录的HFMD患儿116例,其中重症HFMD 39例(重症组),普通HFMD 77例(普通组)。对21项可能与普通HFMD发展为重症HFMD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年龄更小,首次就诊医院类型以社区/个人诊所为主,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间隔更短,发病前1个月内有呼吸道病史的病例更多;重症组发热比例更大,发热程度更重,热程更长,呕吐发生更频繁,而手部疹、口腔溃疡或疱疹较少,更易出现神经症状如嗜睡及手足抖动;重症组血糖更高、外周血WBC计数10.8×109/L及感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例数更多(P0.05)。而性别、是否早产、是否为低体重儿、咳嗽、足部疹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重症HFM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1岁、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间隔≤1 d、WBC计数10.8×109/L、呕吐、感染病毒为EV71(OR分别为1.982、2.296、2.359、5.553、13.127,P均0.05)。结论重症HFMD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建议严格筛查各危险因素并提早对病情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2.
吴成久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3):171-171,172
1病例资料 一少年患者因双下肢皮肤淤斑、淤点1周伴肿痛3天就诊。病程中无咳嗽、潮热、盗汗、乏力、关节疼痛,无用药史及传染病接触史,月经史正常。查体:体温37℃。表情焦虑,颜面无水肿,双下肢皮肤对称分布淤斑、淤点,颜色深浅不一,压之不褪色,无血肿,且下肢肿胀。压之疼痛,无凹陷,浅表淋巴结和甲状腺未触及,心肺听诊未  相似文献   
3.
尼曼-匹克病继发感染一例误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 女,6岁。1998年5月16日入院。病儿于5月9日出现精神萎靡、乏力、纳差、厌油。16日出现午后或夜间发热,能自行消退,伴轻微咳嗽。门诊以“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收入传染科。病儿系足月顺产,父母健康,家中无类似病人,无肝炎接触史。查体:体温37.8℃,发育较差,反应迟钝。肝肋下3cm,边缘略钝,质中,表面光滑,肝区叩痛,脾肋下1cm,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4.2×109/L,中性粒细胞0.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12-2011.12入住我院的10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37/50)和96.0%(48/50),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比夫定用于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观察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参数、HBV—DNA转阴率和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HB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降低CHB患者血清ATJT、AST及TBIL等肝脏酶学指标,改善患者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CHB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FU)治疗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FU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300例,比较治疗前后宫颈糜烂的改善情况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30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无结痂及瘢痕形成。痊愈247例(82.3%),显效24例(8.0%),有效15例(5.0%),无效14例(4.7%)。轻、中度糜烂的疗效明显优于重度,单纯型和颗粒型疗效明显优于乳头型(均P〈0.05)。结论FU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宫颈炎,治疗时患者无不适,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术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诊断明确、接受系统手术治疗且有术后随访资料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行淋巴结清扫术(清扫组),28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术(未清扫组).对相关病理特征与淋巴结清扫状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生存分析了解淋巴结清扫术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清扫组和未清扫组3年疾病特异生存率(DSS)分别为82.1%和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清扫组和未清扫组FIGO Ⅰ A期患者3年DSS分别为93.8%和9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FIGO Ⅰ B~Ⅳ期患者3年DSS分别为49.1%和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晚期(≥ⅠB期)、高组织学分级(G2-3级)是独立的3年DSS预后不良因素;而淋巴结清扫术则是独立的3年DSS预后良好因素.结论 淋巴结清扫术可改善FIGO Ⅰ B~Ⅳ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对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HBeAg(+)的CHB患者82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ETV组和ADV组,分别给予ETV0.5mg和ADV10mg,均1次·d^-1,用药48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12、24和48周两组血清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300copies·ml^-1)、HBeAg血清学转换率、血清ALT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观察期的延长,(1)两组血清HBV-DNA水平逐渐降低,且治疗后各时间点ETV组明显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血清HBV‘DNA阴转率逐渐增加,24、48周时ETV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ADV组(分别P〈0.01,P〈0.05);(3)两组HBeAg血清阴转率逐渐上升,但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逐渐降低,24周时ETV组ALT水平明显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HBeAg(+)的CHB患者,ETV较ADV更能有效地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提高HBV—DNA阴转率,两者改善HBeAg血清阴转率和降低血清ALT水平的效果相当,无特殊不良反应,ETV优于ADV。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观察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参数、HBV-DNA转阴率和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HB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降低CHB患者血清ALT、AST及TBIL等肝脏酶学指标,改善患者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CHB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