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市自愿戒毒医院内戒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探索自愿戒毒人群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在自愿戒毒医院设立咨询室,培训并发动医务人员开展干预活动,比较干预前后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结果]出院组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得分较入院组人群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纠正了吸毒者对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的的错误观念。[结论]在自愿戒毒医院内建立咨询室、培训并发动医务人员开展干预活动,有助于提高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行为学、HIV感染现状和变化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2007年连续4年在成都市MSM活动场所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数据采用EPI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分别监测到目标人群189人、228人、242人和225人,年龄〈20岁组人群呈上升趋势,69.46%MSM有2个以上同性性伴,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95%CI为29.73%~50.79%,HIV感染率从2004年的1.06%上升至2007年的8.00%。结论成都市男男性接触人群有低龄化趋势,HIV感染率正在迅速上升,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市ART耐药的HIV/AIDS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对成都市ART耐药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及其他一般特征、社会资本、病耻感和疾病感知等信息,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229名耐药患者中,19.65%(45/229)检出焦虑症状,21.83%(50/229)检出抑郁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40,95%CI:1.03~5.60)、19~35岁(OR=4.20,95%CI:1.44~12.25)、社会资本低(OR=0.34,95%CI:0.16~0.74)、病耻感高(OR=2.82,95%CI:1.25~6.35)、疾病感知高(OR=3.25,95%CI:1.45~7.27)的耐药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确诊时长3~4年、≥5年(OR=3.68,95%CI:1.51~8.98、OR=2.72,95%CI:1.12~6.65),患基础性疾病(OR=2.26,95%CI:1.06~4.80)和病耻感高(OR=10.77,95%CI: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成都市2008 - 2017年HIV/AIDS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8 - 2017年成都市艾滋病疫情数据,导入GeoDa0.95i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关分析和疫情描述,确定艾滋病时空热点区域。结果 2008 - 2011年全局Moran’s I 值均>0(P<0.05),表明成都市艾滋病发病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 2012年至2017年Moran’s I 值均≠0(P>0.05),表明成都市艾滋病发病率分布无空间自相关性。LISA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艾滋病多呈高_高和低_低型聚集。G■■分析结果表明,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并出现向北部转移趋势。结论 成都市2008 - 2011年艾滋病分布呈正向的相关性,2012-2017年分布呈随机性,热点区域由中心城区向北部转移的趋势,提示应加强热点区域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价行为干预对流动性建筑工人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的效果。方法: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在建筑工地开展有关艾滋病知识和安全套知识的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提供咨询,发放宣传册子,播放录相和张贴宣传画及赠送安全套。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506名和干预后354名建筑工人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发现行为干预使成都市建筑工人对有关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及避孕套的作用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该行为干预对建筑工人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值得在其它类似社会弱势人群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2006~2007年社区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社区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变化,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0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成都市20个区县抽取400名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2006年同期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7年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2006年明显上升(P﹤0.01),态度发生正向转变,居民参加过自愿咨询检测的比例由2006年的14.00%上升到2007年的24.00%,居民使用安全套的意识在提高(P﹤0.01)。[结论]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危险行为的改变有一定促进作用,态度、行为的指标仍需进一步提高,应注重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及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HIV/AIDS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流行现状,明确防制工作重点,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成都市1992-2006年HIV/AIDS病例报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以及哨点监测、专题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都市1992-2006年累计报告HIV/AIDS 1 319例,年平均报告增长速度为46.92%.近2年共监测各类人群399 318人次,检出率为0.23%.以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43.97%),性接触感染逐年上升.流动人口是潜在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都市艾滋病流行快速增长,存在多种潜在危险因素.应采取强有力的防制措施,不断完善监测系统,加大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加强流动人口防治,控制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性罪错人员性病求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和掌握性病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改善医疗服务,为正确求医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成都市收审所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新入所的性罪错人员中抽取有过性病求医经历者共500例,通过由调查对象填写问卷,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影响首次求医行为选择的因素依次是求医知识、广告传媒的影响、医疗机构布局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环境影响、医疗情感体验(P值均小于0.05);影响求医行为改变的主要因素是治疗效果的好坏、求医知识的多少。结论:掌握性病病人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医疗服务,促进该类病人的正确求医行为。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从外来人口抗-HIV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在我市外来人群中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检出HIV阳性8例,7例男性,1例女性。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6例,经性传播1例,感染途径不清1例。结论:我市艾滋病的流行已出现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7-2009年成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07-2009年成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为成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2009年对社区吸毒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2007-2009年成都市吸毒人群以30~39岁(43.8%)、男性(78.4%)、初中文化(50.0%)、在婚(35.8%)为主,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由2007年的63.4%提高到2009年的87.1%;最近1个月共用过针具比例由2007年33.5%下降到2009年的11.0%,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维持在35.2%~37.9%;2007-2009年HIV抗体检测阳性率维持在5%左右。结论成都市吸毒人群存在共用针具和不安全的商业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仍需加大力度开展吸毒人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