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分析中医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东莞市望牛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16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给予基础干预:包括宣传教育,HP非药物疗法,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加强自我管理辅助降压的意识;观察组8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综合干预,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1年后,观察组SBP及DBP血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t=5.024、4.762,均P< 0.05),观察组生存质量8个维度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影响.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再实施中医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防控的意识及主动性,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烟酸缓释片联用辛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炯酸缓释片与辛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有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混合型高脂血症80例,辛伐他汀组39例.口服辛伐他汀剂量20mg/d;烟酸加辛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41例,口服炯酸缓释片500mg/d,辛伐他汀20mg/d。,疗程均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不良反应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所改善,但联合治疗组的改变幅度,分别达54%、47%、4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37.5%;②联合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达标率分别为63%、49%和56%,三项全达标占44%,高于辛伐他汀组(P〈0.01);③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较辛伐他汀组明显(P〈0.05);④两组均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烟酸缓释片联用辛伐他汀可改善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及高危患者的血脂异常.使高敏C反应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冠心病(CAD)的诊断方法。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HCM患者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HCM合并CAD组(H1组)16例,HCM无CAD组(H2组)72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检查,并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HCM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疾病。结果两组在性别、胸痛、心功能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心室肥厚的部位、心电图ST—T改变及异常Q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5岁的患者在H1组明显多于H2组(75%比55%,P〈0.05),高血压的并存率H1组明显多于H2组(81%比8.3%,P〈0.05)。结论HCM合并CAD临床诊断困难,其鉴别有赖于冠状动脉造影,建议对年龄大于45岁和(或)合并高血压的HCM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38岁。因在石膏矿井下作业时突然闻及强烈刺激性气味 ,当时即出现流泪、眼刺痛、频繁咳嗽、咽喉痛、胸闷、头痛。约 1 0min出现昏迷 ,伴大小便失禁。昏迷持续约 2 0min后意识清醒 ,脱离现场。 2h后被送入院。体检 :T 37℃ ,P96次 /min ,R 40次 /min ,BP 1 30 /75mmHg ( 1mmHg =0 .1 33kPa)。神志清 ,精神萎糜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口唇轻度紫绀。双肺满布细小水泡音 ;心音低钝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律规整 ,心率 96次 /min。腹部及四肢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 :WBC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渗对比剂碘帕醇和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诊疗后急性对比剂肾损害(CI-AKI)发生率的差异和CI-AKI早期识别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u KIM-1)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320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同意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脉介入(PCI)诊疗,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特性对比剂: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组(n=160)或低渗对比剂碘帕醇组(n=160),术后充分水化记录尿量,每日检测u KIM-1水平,第1、2、3、5、7天检测血肌酐(SCr)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CI-AKI的发生率。结果行直接CAG和(或)PCI 105例患者术后发生CI-AKI 14例(13.33%),其中碘帕醇组8例(5.0%),碘克沙醇组6例(3.75%)(P>0.05);择期CAG和(或)PCI 215例术后发生CI-AKI 9例(4.18%),其中碘帕醇组5例(3.12%),碘克沙醇组4例(2.50%)(P>0.05);低渗组与等渗组比较χ2=0.421(P=0.55);直接CAG和(或)PCI与择期比较χ2=8.848(P=0.003),提示直接PCI的患者更易发生CI-AKI;亚组分析显示:无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患者无CI-AKI发生,合并DN患者180例CI-AKI发病率分别为碘帕醇组13例(14.13%)和碘克沙醇组10例(11.36%),二者比较χ2=0.308(P=0.62)。两组Scr均在使用对比剂后第2天较术前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两组e GFR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降低(P<0.05),第2天达谷值;u KIM-1水平在第1天即开始升高,48 h达高峰(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u KIM-1与e GFR呈负相关(r=-0.485,P<0.05),与SCr呈正相关(r=0.593,P<0.05)。结论直接PCI及有DN的患者需更严格水化减少CI-AKI的发生;u KIM-1可以作为CI-AKI的早期标志物进行检测,提前识别CI-AKI,以便更早采取措施降低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危险分层中的价值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入院治疗的CHF患者(NYHA Ⅱ~Ⅳ级)和64例健康体检者,测定血浆cTnT,超声心动图等检测.经规范化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的终点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及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结果 cTnT对CHF的诊断价值以ROC曲线下面积表示,为0.901(95%可信限:0.819~0.983).根据ROC曲线,以诊断CHF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的最高值作为截断值,cTnT的截断值为0.01ng/m1.以此值将CHF患者分为2组:A组40例(cTnT<0.01ng/ml)、B组46例(cTnT≥0.01ng/m1).随访结束,失访2例(A、B组各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29例:心源性死亡6例(A组2例,B组4例),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23例(A组8例、B组15例).结论 检测血浆cTnT浓度可对C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短期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了解其对IGT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39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73)接受阿卡波糖50 mg,3次/天;对照组(n=66).两组平均随访年限为(1.6±0.3)年,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新发生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阿卡波糖可以显著降低IGT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11.53%(P=0.017),新发生的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11.80%(P=0.029),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减少11.39%(P=0.012),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34.72%(P<0.001).  相似文献   
8.
近日,台湾有媒体报道,当地一名男子咳嗽不止,竟然把三根肋骨咳断。然而,他做遍了所有检查却找不着病因。最后,经心血管专科医生评估停掉降血压药,咳嗽症状随即获得改善。原来,咳嗽不止的罪魁祸首是降压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脏性猝死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承军  吴同果 《医学综述》2007,13(24):2023-2024
<正>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的、未能预料的自然死亡。绝大多数SCD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SCD中约80%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引起[1]。本实验通过对46例SC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CD发生的病因、诱因及预防SCD的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血脂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157名高血压患者按RHR分为3组,其中RHR<70次/m in为A组(52例),RHR在70~80次/m in为B组(56例),RHR>80次/m in为C组(49例)。检测三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LVPWT、IVST),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 I),测量二尖瓣血流E峰最大流速值(E)及A峰最大流速值(A),计算E/A比值。超声心动图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三组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静息心率增加,血TC、TG及LDL-C水平升高,血HDL-C水平降低。三组患者LVPWT、IVST、LVM I、E/A比值及CIMT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静息心率增加,LVPWT、IVST、LVM I、CIMT增加,E/A比值降低。RHR与TC、LDL-C、TG、LVM I及CIMT呈正相关(P<0.05),与HDL-C和E/A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血脂代谢异常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