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胸腹联合损伤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62例胸腹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2例,存活53例,死亡9例,死亡率14.5%。结论 胸腹联合损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复合损伤,死亡率较高,迅速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有手术指征者尽快手术,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是救治胸腹联合损伤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Gall3级和Gall4级的脾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998年4月至2003年9月行8例Gall3级和1例Gall4级的脾破裂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8例Gall3级和1例Gau4级的脾破裂脾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保留脾存活好。结论Gall3级的脾破裂在掌握适应症下行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一期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先进行断流术后行胆囊切除,研究组同期进行断流术和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以及SF-36评分结果。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低于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F-36量表中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同期手术的疗效较好,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且还能减少患者手术次数,创伤小,节约开支,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可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等。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均有不同程度疗效。桐庐县妇幼保健院应用血栓通粉针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恶性胆道梗阻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选取住院部收治的30例恶性胆道梗阻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狭窄原因、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首次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3.3%,胆道恢复畅通率96.7%;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率为13.3%;随访6个月生存率为83.3%,12个月生存率为13.3%;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675、4.2751、2.1977, P<0.05)。结论恶性胆道梗阻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主要是由肌肉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加强以及肿瘤的生长引起,支架置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有效防止狭窄的发生,可在临床行更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桐庐县全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防治知识认知现状,为精准化提升全科医生COPD防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10月1—5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浙江桐庐县4家县级医院和1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112人进行COPD防治知识调查。结果 全科医生中,接受过COPD相关知识培训者占78.3%(83/112),知道COPD诊治指南者占50.9%(54/112),知道COPD的诊断标准者占74.5%(79/112),知道COPD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者仅占19.8%(21/112),知道稳定期COPD患者需要长期治疗者占81.1%(86/112),会开长处方者占81.1%(86/112),认为治疗COPD的理论知识够用者占26.4%(28/112),知道家庭氧疗患者每天吸氧时间需要15小时以上者8.5%(9/112)。结论 桐庐县全科医生对COPD的诊治认知、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议采用“全专联合-上下联动”新模式、基层医院逐步配齐相应药物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Ⅲ级和Ⅳ级的脾部分切除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9年9月行脾部分切除术保脾16例(Ⅲ级14例,Ⅳ级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脾破裂脾部分切除术后均恢复,保留脾存活好.结论:Ⅲ级及部分Ⅳ级的脾破裂在掌握适应症及熟练掌握保脾技术下行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吴勇平 《海峡药学》2011,23(3):160-16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肌肉注射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入丹红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评价其总体临床疗效及腓总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总有效例数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甲钴胺,是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过程中发生急性胃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我所1997年1月 -1999年3月收治的32例海洛因依赖者并发急性胃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2例患急性胃穿孔的海洛因依赖者中 ,男性31例 ,(占96.8 %),女性1例 (占3.1 % );采用自然戒断法 (冷火鸡法 )脱毒者27例(占84.3 %);既往有胃病史者25例(占78.1 %);脱毒1周内发病者31例(占96.8 %);日滥用量>0.6g发病者28例(占87.5 %) ;吸毒年限1.9 -3a发病者26例(占81.3 %);采用烫吸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吸毒方式发病者30例(占93.7 %)。结论··:既往有胃病史的男性海洛因依赖者 ,采用自然戒断脱毒法的1周内最容易发生急性胃穿孔 ;急性胃穿孔的发生与海洛因滥用量、吸毒时间和吸毒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建议对上述患者应采用药物脱毒且适当延长脱毒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参数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完成CT灌注成像检查及MIStar软件后处理的105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收集CT灌注成像参数包括灌注缺损(延迟时间> 3 s)体积、缺血核心(相对脑血流量< 30%)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灌注缺损体积-缺血核心体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灌注成像参数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灌注成像参数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105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S评分≤ 2分者63例,> 2分者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体重、高脂血症、房颤、溶栓前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缺血半暗带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溶栓前收缩压、基线随机血糖、血红蛋白、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T)、灌注缺损体积、缺血核心体积、mRS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前收缩压[O^R=3.992(95% CI:1.496,10.652)]是影响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P <0.05);NIHSS评分[O^R=0.840(95% CI:0.711,0.991)]和灌注缺损体积[O^R=1.081(95% CI:1.059,1.104)]是影响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转归的保护因素(P <0.05)。溶栓前收缩压、NHISS评分和灌注缺损体积及三者联合预测患者临床转归的敏感性分别为76.25%(95% CI:0.633,1.395)、83.75%(95% CI:0.721,1.554)、85.00%(95% CI:0.778,1.656)、86.30%(95% CI:0.812,1.714),特异性分别为81.95%(95% CI:0.713,1.522)、89.66%(95% CI:0.811,1.700)、90.80%(95% CI:0.835,0.953)和92.00%(95% CI:0.854,1.775),以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最高,其中三指标单独检测以灌注缺损体积的特异性最高。同时,ROC曲线分析显示,灌注缺损体积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95% CI:0.803,0.928);最佳截断值为109.37 mL。结论 溶栓前收缩压是影响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NIHSS评分、灌注缺损体积是前循环急性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转归良好的保护因素,但缺血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与患者临床转归无关。CT灌注成像参数灌注缺损体积评估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转归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