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胰岛细胞瘤的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例得到准确诊断,并进行了成功的手术治疗,术后病情恢复较好,随访5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配合手术中定位是诊断胰岛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冠明  彭娟华 《江西医药》2013,48(7):599-600
胰岛细胞瘤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首次就诊时诊断较困难,易出现误诊。胰岛细胞瘤所致的神经精神症状是一种由于血糖过低而导致从皮层到自主神经逐步受损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疾病[1]。目前胰岛细胞瘤发病率较低,据统计,年发病率为0.4/10万,合并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约占胰岛细胞瘤的1%-2%。这类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可表现为慢性的低血糖症状,如意识障碍、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步态不稳、视物不清,有时出现狂躁、幻觉、行为异常、肢体抽搐、口吐白沫、重复性语言,常被被误诊为精神病或是癫痫。我科收入1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拜阿司匹林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组40例,阿司匹林合用复方丹参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52.5%),有效15例(37.5%),无效4例(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10例(25.0%),有效21例(52.5%),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7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94,P<0.05)。结论: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拜阿司匹林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以8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组40例,阿司匹林合用复方丹参对照组40例,治疗7~10d,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52.5%),有效15例(37.5%),无效4例(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40例,显效10例(25.0%),有效21例(52.5%),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94,P〈0.05)。结论血栓通、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拜阿司匹林在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用于内镜下治疗术后防止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行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随访10~ 15 d,对比两组的疗效、止血时间、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为80% (32/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12h、12~36h止血率分别为25%(10/40)、40%( 16/40),高于对照组的10%(4/40)、25%(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68±1.27)×109/L、(119.20±16.59)×109/L,优于对照组的(5.52±1.18)× 109/L、(103.71±15.7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将康复新液用于内镜下治疗术后防止出血,可显著增强疗效,缩短止血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脑水肿以及脑血管痉挛的机会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采用采用GCS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可明显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