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Ustekinumab是一种人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至细胞因子白介素(IL) - 12和IL- 23,从而阻断各自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用于治疗银屑病.现对其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干预下分离自不同部位的红色毛癣菌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方法:收集不同部位红色毛癣菌共20株,其中体癣、股癣、手足癣和甲癣各5株,采用(NCCLS)M38-A方案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含地塞米松与含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影响下特比萘芬对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当地塞米松的浓度为0.05%、0.1%、0.2%时,红色毛癣菌的MIC几何均值分别为0.081μg/mL、0.092μg/mL和0.109μg/mL,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其浓度为0.4%、0.8%时,红色毛癣菌的MIC几何均值分别为0.196μg/mL、0.319μg/mL,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离自四个不同部位的红色毛癣菌MIC几何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地塞米松浓度为0.4%、0.8%时可显著降低红色毛癣菌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不同部位红色毛癣菌对特比萘芬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药熏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老年性皮肤瘙痒病诊断标准[1]者110例,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60~80岁,平均70.53±9.41岁;病程2月~5年,平均3.8±7.35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60例,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平均病程资料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调查会宁县中学生对紫外线危害的知晓情况、防晒意识、防护方式及获取途径,为预防紫外线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会宁县中学生对有关紫外线引起皮肤损害、采取的防护措施及防晒知识的获取途径。结果共有300人完成问卷调查,大部分中学生知道紫外线照射可导致皮肤损伤,38.83%和51.20%的学生知道长期过度紫外线照射可致皮肤肿瘤和光老化;61.86%中学生在进行户外活动时采取防护措施,涂防晒霜的占32.78%,女生和城市生源中学生在防护意识和使用防晒霜方面的比例高于男生和农村生源(P〈0.05);电视传媒是中学生获取防晒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会宁县中学生对有关紫外线引起皮肤危害的认知及防护知识认知度低,需要加强紫外线危害与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6.
姚世霞  吴先伟  王恩文 《中国药房》2012,(14):1303-1306
目的:系统评价依那西普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2011年4月)、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4期)、Embase(1974年-2011年4月)、IS(I1961年-2011年4月)、CNKI(1979年-2011年4月)、CBM(1978年-2011年4月)和VIP(1989年-2011年4月),语种限中、英文,收集关于依那西普治疗银屑病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107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下注射依那西普与安慰剂比较,在第12周时能显著提高达到PASI75的例数[RR=11.31,95%CI(6.61,19.34)](25mg,每周2次;或50mg,每周1次);[RR=11.92,95%CI(8.17,17.39)](50mg,每周2次)。依那西普与安慰剂比较,在注射部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31,95%CI(1.63,3.28)];在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6,95%C(I0.58,1.9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皮下注射依那西普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常见并发症,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各种治疗方法均未能完全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本文综述了药物治疗PHN的现状,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阿片类制剂和局部疗法。带状疱疹疫苗将会是预防PHN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犬小孢子菌的快速鉴定。方法采用真菌通用引物第1内转录间隔区(ITS-1)与第4内转录间隔区(ITS-4)对60株犬小孢子菌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和HinfⅠ分别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在60株犬小孢子菌中均扩增出1条长约750 bp的DNA条带;2种内切酶HinfⅠ和TaqⅠ各自显示相同的酶切结果,酶切片段稳定而清晰。结论应用PCR-RFLP方法可以快速、敏感、特异地鉴定犬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倍剂量的依巴斯汀和传统依巴斯汀联合西咪替丁片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双倍剂量的依巴斯汀,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的依巴斯汀联合西咪替丁片,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4.58%;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9.66%,两组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倍剂量的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