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纳总结了古代中医文献中对小肠位置、形态、长度、质量以及容量的描述,认为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水道、主降、化生气血,小肠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小肠气滞、小肠虚寒、小肠实热、小肠湿滞、小肠停饮、小肠津亏。并论述了小肠病的辨证。  相似文献   
2.
临床不同病证,不同病机,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或言辨证方中加入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气分热甚有柴胡白虎汤,病涉血分用大柴胡汤、柴胡破瘀汤、柴胡四物汤,兼有湿热用柴胡陷胸汤、柴胡温胆汤,寒水停滞有柴胡真武汤、柴苓汤,中虚不足有柴胡建中汤、柴胡六君子汤等。柴胡类方就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或参以辨证之药,或合用其它名方所组成的方剂。在柴胡类方中,小柴胡汤并非是对"证"治"病"之方,它不同于麻桂之发"汗",白虎之清"热",承气之通"便",五苓之利"水",四逆之温"阳",十枣之逐"饮",其所治之"病"相对抽象,在作用层次上更深一层。  相似文献   
3.
内服、外敷方治疗肠痈治疗方法内服方:①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大黄10g,芒硝9g,丹皮10g,冬瓜子15g,当归12g,桃仁12g,连翘12g,枳壳6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地丁30g,生地榆15g,延胡索9g,甘草6g。水煎服,日2次分服。②薏...  相似文献   
4.
对四逆散证病机的认识,历代<伤寒论>注家大体有两种观点,一认为是阳气内郁,以致饮邪欲动.一虽亦认为是少阴阳郁,但重点是枢机不利.综上,笔者认为四逆散证的病机为少阴枢机不利,太阴、厥阴开阖失司,应以和解方以治之.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2岁,章丘县文祖公社鹁鸽崖大队人,小腹部胀满疼痛,不能排尿二十二小时。有强烈尿意,伴口渴、烦躁。体温37.5℃。急性病容,小腹部膨隆拒按。在本大队用药物外敷脐部治疗无效。由于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提示性脉症”的辨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在《伤寒论》条文中论及的某些脉症,如“舌上干燥而烦”之“烦”,“发热”之“热”,“脉静”之“静”等,在后人的研究中多照文推论,以“字”解病,致使概念含糊,释义不一。通过结合临床及《伤寒论》原文本义对上述“脉症”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此类脉症是仲景借以提示某一病证的病机、病变程度及预后而附加的,为“提示性脉症”,并非疾病之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7.
求"正”     
对<伤寒论>某些条文中"正”的传统释义提出了异议,认为"正”一作程度副词,表示"最”、"极”之义;一作范围副词,表"只”、"仅”之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伤寒论》条文,证明机体从疾病恢复最根本的机制是自身的抗邪力量,即自我疗能。作者从三方面探讨了《伤寒论》中的自我疗能,即①自我疗能的内在根据是机体的整体联系;②自我疗能的外在表现反映了机体排邪途径;③强化机体自我疗能机制是治疗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必”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80余条原文中,用了90多个“必”字,由于近代汉语词典、历代学者及多版教材多解释为“一定”、“必定”之义,这给学习《伤寒论》条文、对病症的理解及教学形成诸多误区,带来了许多争议,故有必要对《伤寒论》中“必”作一解析,以求纠正上述弊端。  相似文献   
10.
大柴胡汤证病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小柴胡汤证 ,从病机和用药上探讨大柴胡汤证蕴含的气血辨证思想 ,认为大柴胡汤能够气血同治 ,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经方和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