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50)、双支病变组(n=50)、多支病变组(n=50);根据临床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26)、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48)、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76)。检测各亚组间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分析三者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及临床分型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效能。[结果](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为双支病变组的1.52、1.96及1.16倍(均P<0.05),为单支病变组的2.38、3.32及1.50倍(均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水平是单支病变组的1.57、1.69及1.29倍(均P&...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对照组24例直接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率为87.5%,胸痛明显缓解率为41.7%;观察组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率为79.2%,胸痛明显缓解率为45.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介入治疗比直接介入治疗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对慢性脑缺血(CCI)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Ber治疗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建立大鼠CCI模型,各组均于术后2 h开始,经腹腔注射Ber(30mg/kg/d)或等容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60 d。用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法观察皮层下脑白质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逃避潜伏期(EL)均明显延长(均P0.01),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减少(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Ber治疗组EL明显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皮层下脑白质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皮层下脑白质严重疏松,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大量空泡样改变,大量固缩神经细胞。治疗组大鼠皮层下脑白质轻度疏松,神经纤维排列不整齐,少量空泡样改变,散在固缩神经细胞。结论:Ber能够减轻CCI大鼠脑白质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同应用方式在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感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A组(50例)术前和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B组(50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后不使用抗菌药物;C组(50例)术前不使用抗菌药物,术后使用抗菌药物;D组(50例)术前和术后均未使用抗菌药物,比较四组介入治疗后感染发生率,记录住院时间。结果A组、B组、C组和D组介入治疗后感染发生率为4%、6%、6%和18%,A组、B组和C组感染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D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8.7±1.2)d、(8.5±1.4)d、(8.4±1.1)d和(14.3±1.2)d,A组、B组、C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手术前后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感染,临床上应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卓慧  高飞  董少红  吴佳逢 《吉林医学》2011,32(15):2964-2965
目的:参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评价心电图右胸导联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人选ST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STEIM1)108例经GAG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认为ARVI,分为ARVI组(38例)和单纯STEM组(62例),对比分析其心电图有脚导联改变情况.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和左心室远期结构变化。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实施射频消融术的80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其中42例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未复发组),另外38例术后复发(复发组),于术前、术后12个月随访时,应用超声心电图检查,测量和比较两组左心房前后径、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未复发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复发组左心房、左心室结构指标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能够逆转左心房、左心室重构,增强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心电图aVR导联判断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1月,首次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89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5例,对比两者心电图aVR导联、冠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结果的改变。结果:IRA为左主干(LM)8例、左前降支(LAD)81例、左回旋支(LCX)17例和右冠状动脉(RCA)58例。以aVR导联ST段压低≥1mm为诊断标准,诊断LCX为IRA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94.8%,阳性预测值为81.3%,阴性预测值93.2%;而对RC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低。aVR导联卵段抬高≥0.5mm,其预测IRA为LM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74.1%、阳性预测值22.2%、阴性预测值96.7%。对LM+LAD近段预测的敏感度为51.1%、特异度92.8%、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62.9%。结论: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aVR导联卯段改变用于判断患者的IRA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人区电轴对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心电图患者,用常用方法鉴别诊断为心房颤动伴室早、室速或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经心电图,Ⅰ、avF导联目测心电轴。结果113例患者中52例为心房颤动伴室早或室速,其中17例心电轴位于元人区,61例为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且无一例心电轴位于无人区。无人区电轴诊断心房颤动伴室早或室速的特异性达100%,敏感性32.69%。结论无人区电轴可作为心房颤动伴室早、室速或室内差异传导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特异性很高,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早期替罗非班应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2月~2017年3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8例,在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在术前静脉推注10ug/kg替罗非班,术后继续以0.15 ug/kg/min静脉滴注18 h,术后两组均以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聚集时间及P选择素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聚集时间及P选择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17.1%vs.16.2%)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血栓、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及再闭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5.4%vs.17.1%,P0.05)。结论早期推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抑制PCI患者血小板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