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分析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基因分型和VS1-VS2基因突变率。方法 巢式PCR扩增omp1基因的VS1-VS2序列,自动测序仪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临床菌株与标准菌株序列的比对。结果 99株临床标本分离株扩增出约453 bp大小的VS1-VS2片段。与标准株比对,除3株测序出现双峰无法确定基因型外,96株菌株分为9个型,以F型29株(30.2%)、E型22株(22.9%)、J型19株(19.8%)、D型12侏(12.5%)和H型8株(8.3%)为主。序列分析发现7株存在VS1区碱基的突变或插入,多为有义突变,突变率为7.3%,多见于D、E、F和H型。结论 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序列分析在分子流行病学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组肠道病毒71型外壳蛋白VP1(EV71 VP1)在大肠杆菌的表达及其部位,纯化重组蛋白VP1,为后续制备抗VP1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VP1在质粒转化菌BL21中的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VP1的表达形式和抗原性;优化EV71 VP1原核表达条件。结果 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的VP1为一单一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36 000,与预期大小相符;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该蛋白能分别与兔抗EV71外膜蛋白和兔抗His-tag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其最佳表达条件为37℃,1.25 mmol/L IPTG诱导4 h。结论原核表达了EV71 VP1,经纯化复性后VP1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和评价基于omp1基因VS1-VS2序列的沙眼衣原体RFLP基因分型技术。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omp1基因的VS1-VS2序列,以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进行检测分型,与VS1-VS2测序分型结果比较。结果:扩增12株沙眼衣原体标准株omp1基因VS1-VS2序列,长度为453-463 bp,用AluⅠ及DdeⅠ酶切此得出标准血清型的特征性图谱。37例沙眼衣原体ELISA检测阳性标本的VS1-VS2-PCR扩增均阳性,RFLP检到B-K型和2例混合型感染,分型率为94.59%。与DNA直接基因测序分型进行对比,符合率为94.59%。结论:基于omp1基因VS1-VS2序列的沙眼衣原体RFLP基因分型技术,较以前的方法更为敏感和特异,可作为对沙眼衣原体分型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血清型与男性尿道CT感染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型沙眼衣原体的毒力。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ompl基因的VS1-VS2序列,并进行酶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涂片法检测阴道毛滴虫、念珠菌和炎性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淋球菌。结果:94例男性尿道感染患者CT株基因分型检出9种血清型,主要流行型别是F(28.7%),E(26.6%),J(19.1%)和D(10.6%)。无症状患者的CT感染率为28.3%,其中以F和E型为主(65.4%)。剔除2例伴有淋球菌感染患者后,分析各血清型(群)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和J型引起的炎症反应较重。结论:CT血清型与男性尿道CT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流行基因型分布和不同人群间感染的差异。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利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66株沙眼衣原体感染标本中,通过基因分型共检出182株菌。包括9个基因型,总体优势流行型为E型(27.5%)、F型(22.0%)、D型(14.3%)、J型(15.0%)和H型(8.8%)。113例性病门诊病人中,以F(26.9%)、E(24.3%)、J(16.8%)、D(13.4%)和H(8.4%)型为主,混合型感染率为5.3%(6/113)。而53例卖淫女性标本中,发现混合感染8例(15.1%,8/53),以E(33.3%)、D(15.9%)、F(15.9%)和K(12.7%)型为主,混合感染率为15.1%(8/53)。F型在门诊病人中的流行率显著高于卖淫女性(!2=4.8,P<0.05),而混合型感染率和K型流行率卖淫女性显著高于门诊病人(!2=4.5,P<0.05;!2=7.4,P<0.01)。结论性病门诊患者和卖淫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血清型存在差异。加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有效控制性病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耐药沙眼衣原体菌株不断增多,许多能杀灭衣原体的传统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证实无效。另有研究显示,沙眼衣原体经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会复发,会呈现衣原体持续感染状态。因此研究沙眼衣原体耐药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及基因分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方法 用Oligo软件设计寡核苷酸探针,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omp1基因的VS1-VS2序列,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沙眼衣原体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 巢式PCR扩增omp1基因的VS1-VS2序列的敏感性与质粒PCR符合率为98.2%(56/57)。优选出11条型特异性(A、B+Ba、C、D、E、F、G、H、I、J和K)和3条群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B群(B、Ba、D和E型),C群(A、C、H、I、J和K型)和中间群(F和G型)。特异性经过基因库中的BLAST程序比较和试验优化,结果显示各探针均与标准株呈特异性杂交。56例VS1-VS2 PER阳性的临床标本杂交法检测均阳性,共检出59株沙眼衣原体,包括8个基因型,其中以E、F、D和H型为主,占77.9%,分别为25.4%,22.0%,16.9%和13.6%。发现3例混合感染占5.4%,分别为D/E、D/F和F/K。结论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简便且快速,可直接对临床标本沙眼衣原体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