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MP-7 mRNA在45例胃癌中的表达,并与相应的病理特点进行对照.[结果]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MMP-7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从高分化癌至未分化癌阳性率分别为57.1%、60.0%、90.9%、91.7%);随着癌细胞由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向深部侵犯肌层和浆肌层时,MMP-7mRNA的表达阳性率大幅度提高(从黏膜层至浆膜外阳性率分别为25.0%、33.3%、84.6%、90.0%、91.7%);有淋巴管、淋巴结及静脉转移MMP-7mRNA表达的阳性率与无转移病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MMP-7 mRNA可作为胃癌侵袭、转移、复发的标志物,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15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右侧斜卧位,超声刀自下向上离断脾结肠、脾胃、脾肾及脾膈韧带,游离脾动脉并结扎,线型切割缝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切除脾脏;切割缝合器切断胃左动静脉,继续游离胃周血管直至食道下端6~8 cm,完成断流。结果 12例腹腔镜下完成巨脾切除,3例因难以控制出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6~318 min,平均267.2 min;术中出血量200~1000ml,平均400 ml;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7.8 d。1例出现胰漏,带管引流1个月后漏口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脾功能亢进纠正,钡餐示5例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余10例正常,未再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钙化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中的表达及超声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8例TMC和6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病灶钙化情况和相关资料。结果 TMC和甲状腺良性疾病病灶钙化超声检出率分别为67.6%和33.3%(P<0.01);病理检查结果病灶钙化率分别为72.1%和35.0%(P<0.01)。微钙化在良、恶性钙化结节中所占比例各为20.8%和79.2%(P<0.01)。结节钙化中有70.0%为恶性,无钙化结节中32.8%为恶性(P<0.01)。TMC病灶微钙化发生率为55.9%,乳头状癌微钙化率为72.5%。女性及年龄<45岁TMC患者的病灶钙化率较良性疾病均明显为高,(P<0.01)。结论 TMC绝大多数为乳头状癌,微钙化是TMC特异性最高的超声表现特征,对TMC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上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目前主要为BillrothⅠ式及BillrothⅡ式;BillrothⅠ式更符合患者生理,但因患者病变部位及范围等因素影响,若吻合口张力过大,容易引起吻合口瘘,故适用范围相对BillrothⅡ式较为有限,但BillrothⅡ式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碱性反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为减轻反流症状,临床上采取多种改良吻合方式,其中以Roux-en-Y吻合较为多见。然而Roux-en-Y吻合术后约有30%患者出现Roux潴留综合征[2]。针对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集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0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术中取乳腺癌标本和癌旁标本,检测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表达情况,分析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对患者随访1年,分析术后1年复发患者与不复发患者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331)。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阴性的患者相比,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阳性的患者TNM分期为Ⅲ期的比例显著增高(52.46% vs 29.79%,P=0.018),淋巴结转移比例增高(55.74% vs 29.79%,P=0.007),术后复发率显著增高(26.23% vs 10.64%,P=0.042)。结论: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对预测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6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多以反复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为首发症状,肝功能基本为Child A级,所有病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确诊,其中5例行MRI、7例行CT检查亦能良好地显示病变.9例单纯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3例术后3年内上消化道再出血,内科保守治疗2例,再次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l例;7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肾静脉分流,随访3年未见再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减轻或消失,肝功能正常.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可作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诊断方法,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是较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病变波及整个门静脉系统的患者,仅做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治疗腹腔残余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残余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及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热、腹部胀痛及血象增高,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腹腔残余感染6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伸直和屈曲位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功  节晓光  吕金利 《中国骨伤》2002,15(12):757-757
自1996-2000年我们共收治8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48例用伸直位牵引治疗,41例用屈曲位牵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对两种牵引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腹腔镜下正常脾脏切除出血少,术后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的优点,但对于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巨脾腹腔镜切除,不同作者仍有不同的观点。笔者所在科自2010-01开展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有完整随访记录患者共计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25岁。因"体检发现肝囊肿半年,腹胀伴恶心、呕吐2 d"入院就诊。入院前半年,患者体检B超发现左肝囊肿,因无明显症状,未就诊。入院前2 d,患者出现进食后腹胀、呕吐症状,无呕血及黑便病史。入院后查体:上腹部较饱满,中上腹部似可触及一包块,但界限不清。上腹部CT提示:肝左外叶可见一约6.23 cm×9.20 cm,突出于肝包膜外的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