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上升为癌症的第二位。外科手术技术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的不断完善,使肝癌切除术后近期疗效有明显改观,但长期存活率仍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因素即为术后复发。有资料统计,小肝癌(<3cm)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为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t=22.127,对照组:t=10.992,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25,P0.05)。两组治疗后内皮素(ET)-1水平均明显降低而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19.071、14.326,对照组:t=8.237、7.947,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9.573、7.682,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t=16.708、18.751、15.076,对照组:t=8.967、10.105、7.866,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0、9.225、7.025,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黏度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t=17.129、12.963、12.452,对照组:t=7.027、6.544、5.628,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黏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2.241、6.708、7.385,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且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UA)、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法测定血UA,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研究组血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T和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L-6、IL-17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存在异常,血UA水平升高及炎症反应参与其发病。  相似文献   
5.
进展性脑卒中(SIP)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并不少见临床类型,有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备受临床关注,现将本院近年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46~78岁,平均(55.82±11.31)岁。  相似文献   
6.
尾状核头部出血由于缺少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临床很难定位 ,自CT应用于临床以来 ,使该病得以明确诊断。本文就我院 1995年~ 1999年 7例被误诊患者的CT诊断与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 7例未经CT检查前均被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收入院治疗 ,发病后 1~ 4天经CT检查证实为尾状核头部出血 ,其中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40~6 5岁。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发病 2例 ,活动时发病 5例 ,有高血压病史 5例 ,反复头痛发作史 2例 ,有烟酒嗜好者 5例。1.2 临床表现  7例均突然发病 ,首发症状为头痛 ,伴恶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腰穿放液治疗病例82例与传统治疗病例72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在缓解头痛、防治脑血管痉挛(CVS)、促进颈强消失、降低死亡率方面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防治再出血、正颅压脑积水(NPN)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防治癫痫发作上虽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发生率有所降低。结论腰穿放液治疗SAH疗效显著、方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