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苯巴比妥及乙醇的方法,以期建立稳定性、均一性、重复性良好且成模率较高的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为相关血浆蛋白制品的药效学评价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橄榄油,正常饮水;模型组分为CCl4组、CCl4+苯巴比妥组、CCl4+乙醇组、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每组20只,给予不同饮用水处理,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混合液。各实验组腹腔注射剂量均为2 ml/kg,每周注射2次,共12周。建模过程中,定期测量体质量和腹围,采集静脉血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建模结束后,随机处死各组大鼠,取肝右叶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模型组在建模的第8~12周先后出现符合筛选标准的模型。其中,第8周时,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大鼠开始出现腹水阳性体征,个别达到建模标准;第9周时,CCl4+苯巴比妥组和CCl4+乙醇组均有符合要求的模型产生;CCl4组至第10周时开始出现建模成功的大鼠。至12周建模结束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体质量、腹围、肝功能指标、COP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的差异最为明显。各模型组的成模率分别是65%、75%、75%和80%。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切片,可见假小叶形成等典型的肝硬化形成特征。结论四氯化碳联合苯巴比妥与乙醇诱导大鼠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较传统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动物的成模率,缩短建模周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苯巴比妥及乙醇的方法,以期建立稳定性、均一性、重复性良好且成模率较高的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为相关血浆蛋白制品的药效学评价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橄榄油,正常饮水;模型组分为CCl4组、CCl4+苯巴比妥组、CCl4+乙醇组、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每组20只,给予不同饮用水处理,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混合液。各实验组腹腔注射剂量均为2 ml/kg,每周注射2次,共12周。建模过程中,定期测量体质量和腹围,采集静脉血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建模结束后,随机处死各组大鼠,取肝右叶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模型组在建模的第8~12周先后出现符合筛选标准的模型。其中,第8周时,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大鼠开始出现腹水阳性体征,个别达到建模标准;第9周时,CCl4+苯巴比妥组和CCl4+乙醇组均有符合要求的模型产生;CCl4组至第10周时开始出现建模成功的大鼠。至12周建模结束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体质量、腹围、肝功能指标、COP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CCl4+苯巴比妥+乙醇组的差异最为明显。各模型组的成模率分别是65%、75%、75%和80%。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切片,可见假小叶形成等典型的肝硬化形成特征。结论四氯化碳联合苯巴比妥与乙醇诱导大鼠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较传统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动物的成模率,缩短建模周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