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膝关节髌周脂肪垫不仅协助维持膝关节生物力学稳定,同时还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膝关节髌股轨迹异常、反复摩擦及重复微损伤均可致不同的脂肪垫撞击综合征。本文旨在阐述髌周脂肪垫解剖与功能、脂肪垫撞击的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 T动态增强磁共振淋巴造影在评估下肢淋巴水肿淋巴管形态及功能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 Achicva 3.0 T高场强超导型MR机,对25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34侧患肢)行三维动态增强MR淋巴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淋巴管形态改变,测量对比剂注射后5、10、15、20、25、30 min淋巴管感兴趣区相对信号强度(RSI),绘制淋巴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峰值时间及洗净率。结果 34侧不同分期的患肢中,动态增强MR淋巴造影能显示淋巴管形态改变、确定淋巴管阻塞部位及反映淋巴管病理生理过程;淋巴管呈延迟强化,时间均超过30 min,且不同分期淋巴管强化的峰值时间、洗净率及各时间点的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淋巴造影能为不同分期的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提供淋巴管形态和功能信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病理探讨腺淋巴瘤的MRI表现,试图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腺淋巴瘤患者,均行MRI增强检查。结合其发病年龄、吸烟史等,重点观察肿瘤部位、形态、大小、边界、磁共振信号、增强程度、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统计分析MRI表现及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18例共31个病灶,其中男17例,女1例;年龄53-83岁,平均62.8岁,14例有吸烟史。单发者11例、多发者7例。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占81%(25/31),均有完整包膜,包膜能明显强化占74%(23/31)。肿瘤长轴平行于下颌骨升支占90%(28/31)。肿瘤实性部分增强后呈中度以上强化占74%(23/31);囊性成分MRI信号多变。颈部淋巴结增大占89%(16/18)。病理亚型为Ⅰ型占61%(19/31),MRI及病理多为囊实性病灶;Ⅱ型者占26%(8/31),MRI表现均为实性或伴小囊状病灶;Ⅲ型者占13%(4/31),均为实性肿块。结论腺淋巴瘤好发老年吸烟男性,有一定的特征(可多发、常位于腮腺后下极、纵向生长、有完整富血供包膜等)。MRI表现和病理密切相关:1)经典型(Ⅰ型)最常见,肿块为囊实性为主;2)上皮主导型(Ⅱ型)为实性肿块或伴小囊变;3)淋巴主导型(Ⅲ型)为相对均匀的实性肿块。囊性成分为蛋白成分,MRI信号复杂,实性成分多呈快进快出强化。  相似文献   
4.
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断、评估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学技术,而以往的影像学技术在操作可重复性、细节显示、功能判定等多方面仍存在一定限度。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间接磁共振淋巴成像可提供更为丰富的形态学、功能学信息且操作可重复性高,在淋巴疾病方面的应用颇具价值,由其不断延伸的新技术及不断研发的新对比剂为淋巴疾病的诊疗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5.
对前列腺癌的评估很大程度上依赖影像学技术,目前普遍应用的影像学方法有超声、CT及MRI(包括常规T2WI、增强T1WI、DWI),但其在显示前列腺癌(尤其是早期病变和易漏诊部位)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日益发展的MRS可量化分析特定代谢物,其诊断前列腺癌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同时在前列腺癌的随访及预测、判断侵袭程度、导向手段及评判治疗效果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胰头区域十二指肠间质瘤(DST )的 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疾患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免疫组化证实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 T 和M RI表现,11例患者均行C T 检查8例,3例同时行C T和 M RI检查,重点观察肿瘤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密度/信号、增强程度及胰胆管扩张等,统计分析C T、M RI表现,并和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结果为良性3例,交界性2例,恶性6例。其中9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81.8%,9/11),2例位于水平部(18.2%,2/11);呈圆形及椭圆形5例(45.5%,5/11),呈不规则分叶状或浅分叶6例(54.5%,6/11);肿块向腔内生长3例(27.3%,3/11),向腔内外生长2例(18.2%,2/11),向腔外生长6例(54.5%,6/11)。C T和M R平扫肿块呈实性等密度/等信号者3例(27.3%,3/11),呈囊实性混杂密度/信号者8例(72.7%,8/11);增强后3例中度至明显均匀强化(27.3%,3/11),8例呈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72.7%,8/11)。病灶内见钙化、气体影、胆管扩张各见1例(9.1%,1/11)。结论 DST 多为腔外生长,中心偏向十二指肠,肿块富血供,呈明显强化;肿块内气体、钙化可能为少见特征表现;如肿块分叶状、局部坏死囊变、强化不均,则多提示为恶性或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