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及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对胃肠间质瘤疗效的CT评价。方法: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病例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9例接受STI571治疗者进行定期CT检查随访,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及密度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结果:32例GIST中,发生于胃部的18例,小肠11例,肠系膜1例,直肠2例。①CT特征:恶性度较高的胃肠间质瘤CT表现为:肿块相对较大,密度不均,肿瘤中央坏死及囊变多见;肿瘤边缘多不光整,可呈分叶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少数巨大肿瘤密度较低,极少数可见高密度出血及钙化灶。良性GIST体积较小,密度均匀,肿瘤坏死及囊变少见,病灶边缘光整,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②19例接受STI571治疗者定期CT检查疗效评价为(肿瘤缩小):疗效达PR(部分缓解)者9例,占47.4%,疗效为SD(疾病稳定)者8例,占42.1%,病灶进展(PD)者2例,占10.5%。术后2年内复发及转移者19例。结论:①螺旋CT扫描是诊断胃肠间质瘤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其定位诊断率达81%以上;②应用CT扫描观察测量病灶变化是评价药物(STI571)治疗胃肠间质瘤疗效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Apneagraphy,AG200)结合螺旋CT在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上气道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睡眠打鼾患者,采用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分析呼吸紊乱指标、出现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时的阻塞平面,不同平面的阻塞次数和总阻塞次数。以螺旋CT测量清醒状态下上气道的软腭后区、舌后区气道的横截面积。将AG200测定上气道狭窄平面与CT测量判断平面进行比较。结果①28例AG200监测,6例排除OSAHS。22例符合OSAHS,其中轻度4例,中度10例,重度8例。②28例CT测量,4例无狭窄平面,16例腭后区狭窄2,例舌后区狭窄6,例腭后区、舌后区双重狭窄。③22例OSAHS中AG200测压均为上部和下部联合阻塞,上部阻塞为主18例,下部阻塞为主4例,其中1例上部阻塞为100%。④22例OSAHS中,AG200测压腭后区阻塞为主占81.8%(18/22),CT测量腭后区狭窄占68.2%(1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200测压下部阻塞为主占27.6%(6/22),CT测量舌后区阻塞占18.2%。结论 AG200对OSAHS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CT测量可以很好地评估上气道腭后区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2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螺旋CT影像学特征,探讨螺旋CT诊断程序。结果侵犯单个鼻窦的肿瘤12例,包括筛窦8例,上颌窦4例;其中6例伴有鼻腔侵犯。病变同时侵犯多个鼻窦和鼻腔者12例,包括上颌窦和筛实8例,筛窦和额窦4例。肿瘤的CT表现为鼻腔/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显示完整的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围组织受压变形但界限清晰。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鼻腔鼻炎骨化纤维瘤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双时相^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及39例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行双时相^18F—FDGPET/CT全身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始及延迟标准放射性摄取值(SUVmax)并行半定量分析,观察分析相应CT、PET形态。结果3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病灶区初始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10.6±4.1、11.7±4.6。延迟SUVmax明显高于初始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形态;39例鼻咽部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病灶区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4.0±1.2、3.8±1.3,延迟SUVmax值低于初始扫描,病灶形态多表现为双侧对称的条状,呈“八”字形。结论双时相PET/CT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也有利于鼻咽癌与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的鉴别诊断,对鼻咽疾病诊治中有良好的医学前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病理明确诊断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后及放疗后1个月进行双时相^18F—FDGPET/CT全身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次检查及延迟扫描SUV—max进行分析,观察其变化评判放射治疗疗效情况。结果3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在确诊、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3个时间点的初始SUV与延迟SUV值依次分别为:(10.6±4.1、11.7±4.6),(3.6±1.2、3.0±0.8)和(3.3.4±0、2.9±0.7);放疗后病灶的初次SUV、延迟SUV值均显著地下降,且反映一个趋势:确诊时延迟SUV值高于初次SUV,而治疗后延迟SUV值低于初次SUV;放疗后病灶SUVmax与放疗后1个月SUVmax无显著差异。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双时相PET—CT检查对疗效的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延迟相更加灵敏;双时相PET/CT有利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鼻腔及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和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CT特征.方法:本组75例中良性病变58例,恶性病变17例,均作CT轴位扫描,部分病例有冠状位及增强扫描资料,全部病例并经病理学和/或细菌学确认.对各类病变的CT征像进行分析.结果:47例良性病变为液性或混杂密度,12例病变膨胀性生长致上颌窦内侧壁或筛窦、蝶窦骨壁破坏,而44例有骨质增生.7例恶性病变呈软组织密度,浸润生长,骨质破坏,仅1例同时伴有骨质增生.2例肉芽肿表现与恶性病变相似.结论:膨胀性生长、窦壁骨质增生及混杂密度为良性病变表现,而软组织密度,浸润性生长致骨质破坏,尤其是上颌窦前、后及外侧壁的破坏为恶性征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1例眼眶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3.0T 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眼眶良、恶性占位病变的MR信号分别有各自特点,21例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6例,炎性假瘤4例,甲状腺相关眼病3例,皮样囊肿2例,恶性淋巴瘤3例,浆细胞瘤l例,脂肪瘤1例,泪腺腺瘤1例.结论:3.0T磁共振可对眼眶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并判定病变性质,对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螺旋CT和便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apnea graphy,AG)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睡眠打鼾患者,便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分析呼吸紊乱指标、出现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时的阻塞平面,不同平面的阻塞次数和总阻塞次数。上气道多层螺旋CT自鼻咽部顶壁平扫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测量清醒状态下上气道的软腭后区、舌后区气道的横截面积及冠、矢状径。将AG测定上气道狭窄平面与CT测量判断平面进行比较。结果:①22例患者均很好耐受整夜AG监测,16例符合OSAHS,其中轻度2例,中度8例,重度6例。6例排除OSAHS;②16例OSAHS中AG测压均为上部和下部联合阻塞,上部阻塞为主13例,其中1例上部阻塞为100%,下部阻塞为主3例。不同病例上部、下部阻塞频度不同,多为上部阻塞为主;③22例CT测量中4例无狭窄平面,14例腭后区狭窄,1例舌后区狭窄,3例腭后区、舌后区双重狭窄;④16例OSAHS中,AG测压腭后区阻塞为主13/16,CT测量腭后区狭窄12/16,无统计学差异(P>0.05)。AG测压下部阻塞为主3/16,CT测量舌后区阻塞4/16。结论:AG作为便携PSG对OSAHS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CT测量可以很好地评估上气道腭后区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图像中脑转移瘤周围低密度区的特征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45例脑转移瘤分析。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年龄21~69岁;临床有症状38例,无症状7例;头颅常规法扫描,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脑转移瘤CT瘤周低密度表现分为:肿瘤结节伴肿瘤水肿型多见(21例),肿瘤环状强化伴肿瘤周围水肿型次之(17例),混合型较少(7例)。结论:根据CT图像中肿瘤周围低密度水肿的特征中水肿产生多少的反映,在脑转移瘤诊断、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