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和淀粉样蛋白(SA)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舒利迭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炎性因子、TWEAK和SAA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MR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表(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WEAK和SA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呼吸状况和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TWEAK和SAA表达。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GIRK通道开放剂氟吡汀(flupirtine)对癫痫大鼠癫痫发作和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癫痫+生理盐水(NS)组和癫痫+氟吡汀(flupirtine)组.癫痫+生理盐水(NS)组和癫痫+氟吡汀(flupirtine)组两组动物复制青霉素诱发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氟吡汀治疗,再观察痫样行为和脑电图.结果 正常对照组行为学和脑电图均正常;癫痫+生理盐水组有明显痫样行为,脑电图呈现明显的尖波、棘波、尖-慢复合波以及棘-慢复合波的阵发性痫样放电;癫痫+氟吡汀组大部分大鼠行为正常或是轻度的痫样行为,脑电图恢复正常的基础波放电,只有1例呈少量的痫样放电.结论 GIRK通道开放剂flupirtine对癫痫大鼠痫样行为和异常的脑电图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决明子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GC-MS分析决明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所萃取决明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决明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气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得率高于水蒸气法得率,其决明子挥发油在保持较高的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同时含有更多其他成分.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适于提取决明子挥发油.  相似文献   
6.
青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青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及硅胶柱色谱等方法从青蒿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并利用理化常数、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出的化合物分别为:青蒿素(1)、β-谷甾醇(2)、芹菜素(3)、木犀草素(4)、5,7,4′-三羟基-6,3,′5′-三甲氧基黄酮(5)和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泽兰林素)(6)。结论: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六个化合物的结构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6均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穿山甲的薄层色谱法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穿山甲为较常用的中药,又是保护动物,所以,药源较缺,市场上曾出现过伪品。穿山甲在历版《中国药典》中都是只有性状项,无鉴别项,文献报道也多为性状和经验鉴别。 为此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具有简便,可靠,重现性好等特点。现将方法介绍  相似文献   
8.
白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及硅胶柱色谱等方法从白麻叶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进行分析。[结果]6个化合物鉴定的化学结构分别为羽扇醇棕榈酸酯(1)、正二十六烷酸(2)、β-谷甾醇(3)、槲皮素(4)、金丝桃苷(5)、△′-异戊烯-3-O-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六个化合物的结构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和6首次从罗布麻中分离得。  相似文献   
9.
吕华军 《中国医药导报》2013,(32):92-94,104
目的 评价分析唑尼沙胺辅助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部分性癫痫发作的16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唑尼沙胺组(n=82)与对照组(n=82).在12周回顾性基线期后,进入加量期共4周,最初2周患者服用唑尼沙胺量为100 mg/d,第3周为200 mg/d,第4周为300 mg/d.进入稳定期后药量维持在400 mg/d.定期进行随访分别在治疗第0、2、4、8、16周时进行随访,评价治疗第5~16周时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同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第5~16周时,唑尼沙胺组患者癫痫完全控制率为30.49%,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分别为0.00%和53.66%;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期间的每4周时间段癫痫发作次数两组进行评价,唑尼沙胺组癫痫发作次数[(10.75±4.25)次]显著低于对照组[(10.36±4.17)次],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且随着治疗唑尼沙胺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不断减少.唑尼沙胺组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嗜睡、疲劳、头晕、肝功能异常等,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尼沙胺作为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