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21岁,因反复乏力、纳差、厌油、SGPT增高、HBsAg阳性入院。查肝肋下1.5cm,质中。肝功SGPT 250单位、射浊12单位、HBsAg 1:512、玫瑰花结形成试验75%。后经病理诊断为中型慢活肝。以植物血球凝集素(批号831227、广州市工业研究所生产)2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点,日1次,20天一疗程,连用3疗程。结果在第二疗程的第10天治疗中出现寒战、发热、心慌气促、面色青紫、四肢发凉、血压90/60mmHg,即停止输液,肌注苯海拉明50mg及对症处理,血压继续降至60/40mmHg、体温40℃,经用多巴胺40mg及氢化考地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正常室温下安静状态与沐浴、游泳、扶触后对新生儿血常规的影响因素,以正确指导临床提高诊疗效果,减少误诊率。方法:将600例顺产或剖宫产足月新生儿按采血时的状态分为正常室温下安静状态组和沐浴、游泳、扶触后组,比较两组血常规的差别。结果:新生儿WBC、RBC、HCT数值在沐浴、游泳、扶触后高于正常室温下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值沐浴、游泳、扶触后低于正常室温下安静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V、MCH、MC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血常规在沐浴、游泳、扶触后与正常室温下安静状态下比较有一定差异,引起差异的原因多属非病理性改变,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分析,以免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3.
4.
例1:男,36岁。双膝、踝、脚掌关节疼痛,伴低热,活动时痛加重,抗“O”1∶400,血沉第一小时31毫米,第二小时75毫米。按关节炎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恶心、厌油,肝区痛,肝肋下1cm,质软有压痛。肝功能SGPT500单位以上,HBsAg阳性,硷性磷酸酶11单位,免疫球蛋白IgG2713.5mg、IgA IgM正常,诊断为乙型肝炎收入院。经综合保肝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46天后临床治愈出院。例2,男,31岁。因双膝、髋、腰椎关节疼痛3天入院。查体:肝肋下1.5cm,质软,有触痛。双膝、髋、腰椎关节无红肿,压痛明显,活动受限。结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食道闭锁是一种严重的食管发育时形,在新生儿期并不罕见。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往往被忽视而误诊;一旦确诊,又多因严重的吸入性肺炎而失却了手术时机。所以早期诊断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本院自1990年1月至1993年2月收住食道闭锁24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0例,女4例。年龄<24小时8例,~2天9例,~3天4例,~4天1例,~5天1例,~22天1例。早产儿2例(胎龄分别为34周、35周),足月儿19例,过期产儿3例。入院时诊断吸入性肺炎7例,窒息3例,拟诊食道闭锁14例,其中合并吸入性肺炎10例(71%)。二、临床表现2…  相似文献   
6.
甲型副伤寒是由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多样化。我院2000年7月~10月收治小儿甲型副伤寒26例 ,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8例 ,女8例 ,男女之比2.25:1,年龄7~14岁 ,平均(10.04±2.06)岁 ,来自流行疫区21例(80.77%)。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持续发热 ,其中不规则热22例(占84.60 %) ,稽留热与弛张热各2例 ;住院时发热病程 :3~7天12例 ,8~14天10例 ,>14天4例 ;腹痛8例 ,腹泻2例 ,便血1例 ;咳嗽3例 ;肝大2例 ,肝脾同时肿大1…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观察肝素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好的封管方法。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以长期留置导管为透析血管通路的尿毒症患者23例,既往均应用肝素钠封管。随机分为肝素钠尿激酶混合液组和肝素组。混合液组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4.6±16.9)岁,透析龄(63.6±34.1)月,导管留置时间(24.3±16.7)月,透析频度平均2.64次/周。肝素组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5.7±13.7)岁,透析龄(65.3±36.4)月,导管留置时间(25.3±16.9)月,透析频度平均2.72/周次。混合液组和肝素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龄、导管留置时间、透析频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混合液组:每次透析结束后用肝素钠12 500 U溶解尿激酶5万U并加生理盐水至3 m l,按照导管管腔容量分别注入导管的动静脉端。肝素组:每次透析结束后用肝素钠12 500U加生理盐水至3 m l,按照导管管腔容量分别注入导管的动静脉端。连续观察12个月。两组若发生导管阻塞均应用尿激酶(按动静脉端各5万U)溶栓治疗。若发生导管感染可根据情况局部和(或)全身应用抗...  相似文献   
8.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胞、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易漏诊或误诊。近年来我院误诊29例HLD,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4例,女15例。年龄5~14岁,平均8.6岁。确诊前病程1月~6年。5例有家族史,其中2例父母为近亲结婚,4例家族中有成员死于肝炎、肝硬化。2例分别于确诊前4年和6年有“黄疸肝炎”病史。1.2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11例面色黄,12例颜面部、双下肢水肿,1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感染、血流不畅、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逐渐认识,对乳腺癌的治疗重点亦从以往的手术治疗转向注重早期全身治疗的新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辅助化疗的出现。新辅助化疗的概念由Frei在1982年提出[1],是指在手术治疗或放疗前进行的全身性、系统性的2~4个周期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自1990年以来,国内肿瘤外科医师借鉴国外乳腺癌治疗的先进经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