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56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分析。结果 56例胃肠间质瘤中50例CD117和47例CD34标记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28%和83.93%。结论胃肠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对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恶性程度高,申位生存期短。结论加强对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保功能手术是治疗进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结直肠癌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吻合口瘘组(10例)和非吻合口瘘组(7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术后第1、4、7d检测血液PCT、CRP水平。结果术前1d、术后第1d,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d、7d,吻合口瘘组血清PCT、CRP显著高于非吻合口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术后各时间段PCT、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吻合口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检测在结直肠癌吻合口瘘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结直肠癌术后出现血清PCT、CRP水平持续阳性,应警惕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杨怀成  揭志刚  刘逸  李正荣  向德雨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539-1541,插1
目的 构建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 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为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及基因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rizol法提取细胞株总RNA;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过逆转录反应获得BRMS1 cDNA的CDS序列,连接到质粒pcDNA3.1/myc-His(-)B上,构建BRMS 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行Western blot验证其是否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B/myc-BRMS 1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分析,验证了克隆的人BRMS 1基因cDNA序列与GenBank[AF159141]公布的人BRMS 1基因的cDNA序列吻合,重组体pcDNA3.1(-)B/myc-BRMS 1中插入的目的 基因BRMS 1是正向、单倍插入.结论 成功构建了BRMS 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 1,为深入研究BRMS 1基因功能和BRMS 1基因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中血管损伤的原因,总结术中血管损伤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胃肠道肿瘤术中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血管损伤多数为静脉损伤,包括下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分支、肠系膜下静脉、骶前静脉、髂内静脉等,血管修复以缝合修补为主。结论操作不规范、组织牵拉过度、解剖层次不正确、肿瘤侵犯是术中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62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80例)和开腹组(82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2组患者术后1、3、6及12月的肛门控便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Dukes分期、体质指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1、3、6个月的肛门控便功能较开腹组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12个月2组肛门控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术后1、3及6个月控便功能明显改善.这可能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对盆腔植物神经丛、肛提肌、肛门内括约肌和肛管的损伤小,术后能早期进行控便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   
7.
丹皮酚对人结肠癌 LoVo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及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丹皮酚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分析其对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丹皮酚在(7.81~25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P<0.05或P<0.01),丹皮酚在(15.63~25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作用48h后,光镜下可见LoVo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凋亡峰,其测得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皮酚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I,为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及基因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常规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rizd法提取细胞株总RNA;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过逆转录反应获得BIIMS1 cDNA的CDS序列,连接到质粒pcDNA3.1/mye—His(-)B上,构建BRMS1的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B/myc.BRMS1,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行Westernblot验证其是否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B/myc-BRMS1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分析,验证了克隆的人BRMS1基因cDNA序列与GenBank[AF159141]公布的人BRMS1基因的cDNA序列吻合,重组体peDNA3.1(-)B/myc—BRMS1中插入的目的基因BRMS1是正向、单倍插入。结论成功构建了BRM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为深入研究BRMS1基因功能和BRMS1基因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禁食、胃肠减压及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满意,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胃肠结核是人体各器官结核病中非常罕见的疾病.胃、结肠、阑尾同时存在结核更少见.该男性患者6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及黑便曾被误诊为胃溃疡、胃癌,给予埃索美拉唑镁治疗后胃溃疡一直未愈合,剖腹探查及手术标本证实为胃、结肠、阑尾多发结核,经过抗结核治疗半年后,患者无腹痛及黑便,体质量增加1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